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多维灰关联熵模型的高科技产业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高科技产业(Hi-Tech Industry)的成长与发展对于区域创新和国家创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但由于高技术产业在技术创新和投资中的高风险,其产业结构的变化具有极大不确定性.构建多维熵变复合模型,以辽宁省为例全面地揭示高科技产业发展规律,即要实现高科技产业高效成长,就必须通过各种"负熵"的大力引进,使整个系统处于低熵运行状态,通过系统整体的"巨涨落"导致系统发生突变,达到更高层次的稳定有序状态.  相似文献   
2.
基于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关系问题.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是高等院校内部两种相互区别、制约、影响的力量.只有坚持协调并举的原则,重视两种权力的协同效应,以及强化学术权力的杠杆作用,才是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其实用性及科学性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公私伙伴关系(PPP)在中国基础设施领域中的重要作用与必备条件,对于利用这种创新机制促进社会经济的有效增长提出了长期的全面解决方案。同时就深化和完善基础设施领域中的公私伙伴关系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网络化成长与价值链深化两个层面构建特色产业集群网络价值链成长模型,提出网络价值链运行机制的九种网络价值节点。根据这九种价值实现活动的战略联动与线性耦合,创立出基于网络协同成长等四种网络价值链成长路径。结合大连13个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系统分析其各自构成特征及运行机理。  相似文献   
5.
在对国内外学者关于集成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构建用于综合评测高科技产业集群集成创新能力强弱的指标体系。并将递阶层次分析法与模糊聚类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创建出模糊聚类层次模型,对高科技产业集群的集成创新能力评测进行深入研究。在严格遵循科学系统的分析原则的同时,还以仿真算例增强该研究的直观性与有效性,弥补以往在该领域仅限于理论探讨和抽象模型描述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根据产业集群内涵,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产业集群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评价值最小差距最大化组合赋权方法计算多种权重的组合权重,并对我国五个典型集群的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不同产业集群发展差距较大,根据实证结果提取了产业集群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最小差距最大化组合赋权模型,消除了不同赋权方法下评价排序不一致问题,并最大程度地区分了评价结果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