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2篇
  202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亲爱的同学们:花开花落,云聚云散。流逝的岁月和轮转的高考,把枕戈待旦的你们由幕后蓄积推到前台绽放。步履匆匆的时间老人,催促着你们正式踏上了坎坷荆棘又豪情万丈的2008年高考之路。于是,责任的神圣、未来的憧憬、考场的搏击、遇挫的不馁、成功的笑颜,就像清风明月、鸟语花香一样充盈于你们的月月日日、分分秒秒。  相似文献   
2.
教育评价是教育发展的指挥棒。随着基础教育“三段一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基础教育评价改革新格局基本确立。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持续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始终坚持质量导向、始终坚持丰富手段、始终坚持全面系统、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始终坚持迭代更新、始终坚持突出重点、始终坚持完善机制、始终坚持科学定位,着力构建完善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为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提供牵引和抓手。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一册第七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编者在课前预习中提了这样一个要求:“认真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把作者的姓名画下来。”仔细阅读课文,发现文中可供选择的只有三个人:叶圣陶、肖复兴(即“我”)、叶小沫。很显然,叶圣陶和叶小沫不是本文作者,因此,可以满足编者所提要求的本文作者则非肖复兴莫属。翻开教参证实,本文作者确是肖复兴。  相似文献   
4.
【阅读引言】熊召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诗人,湖北文联副主席,曾以《张居正》一书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因其长篇历史小说的厚重和文化含量,熊召政的作品一直畅销。他的散文,情和景、情和境,真实可信,有感而发,将人们熟悉的东西挖掘出不熟悉的灿烂和新奇。与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一样,熊召政的散文也是走出来的。与余秋雨不同的是,熊召政的文章现代世俗气  相似文献   
5.
通过深入分析"社会技术存在之辩"来揭示辩护背后的无奈:技术的划分缺乏一套完整而严格的标准,使得任何对于实践运行着的技术的划分都缺乏足够的合法依据。技术本质、技术划界、技术划分标准与现象域中的技术类别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与整合。  相似文献   
6.
逐风的奔跑     
在非洲大草原上,曙光刚划破天空,一只羚羊从睡梦中醒来,它知道新的比赛就要开始,对手仍然是跑得最快的狮子,要想活命,就必须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还要快,否则,它就难逃被吃掉的命运;同时,一只狮子醒来,它也知道必须比跑得最慢的羚羊还要快,否则,它只能在  相似文献   
7.
【考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某位知名歌唱演员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谈到自己的变化:过去她出场面对观众说的第一句话是"大家好,我来了!"而现在她说的是"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也许类似的变化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也许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关于自然本质是简单还是复杂的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基于静态与抽象的认识论分析。简单性与复杂性应当根据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然“发展”来定义为潜在可能性之大小。简单性与复杂性都是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基本现象,但重要的不是急于将自然的本质归结为其中的一个,而是要在自然不断运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把握自然不断遗失自身复杂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社会技术究竟是否存在的问题在整个哲学界并未能达成统一的认识.文章通过深入分析“社会技术是否存在?”这一问题指出,这一问题之所以不能迅速在哲学界取得统一认识的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技术的划分缺乏一套完整与严格的标准,任何对于现象域中技术类别的划分都缺乏足够的哲学高度的理论支持,显得没有底气,现象域中的技术类别与技术的划分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整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