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9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两项失误发明的启示文沛几十年来,可口可乐公司与百事可乐公司展开了一场举世瞩目的“可乐之战”,双方互不相让,各有胜负.其中,可口可乐公司总裁戈苏塔在1985年“创造”的一个错误,至今仍令人记忆犹新.当时,戈苏塔初登公司总裁宝座,便雄心勃勃地进行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你注意到这种现象没有:一条干毛巾,当下部接触水的时候,毛巾的上部也会渐渐变湿。这就是说,水可以沿着毛巾的细孔自动地跑上来。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或“毛细作用”。这是水的一种有趣的特性。你可能举一反三地说:油也有这种性质呀!不错。过去的油灯中就是靠着灯芯把油吸上来燃烧的。为什么会发生毛细现象呢?仔细观察便会发现,纤维材料具有毛细管,其管壁的分子跟水或油的分子有一种吸引的作用,能克服水本身的重量把水沿着管壁吸上来。管子越小,这种作用越显著,就是水会上升得越高。既然水或油能沿着毛细…  相似文献   
3.
4.
节日多创意     
节日多创意文沛一年中365天,并非天天都能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就整个社会来说,民族传统的节日,政府法定的假日以及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相关的纪念日,是普遍受到人们重视的。因此,我们可以将漫漫岁月划分出节假纪念日和普通日,对于发明与革新创意,也就有了一种新...  相似文献   
5.
发明靠“悟”文沛发明创造并不神秘,生活中到处可觅发明。如果你善于"品味"生活经验,便可从中酝酿出有价值的奇思妙想。不信?那就先从保温瓶的使用体验一下。有经验者告诉人们,在给保温瓶灌装开水时,最好不要灌得太满,应使瓶中水面距瓶口软木塞底有段距离,这样有...  相似文献   
6.
王永志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博士生导师。年轻时曾创造性地解决了我国第一枚火箭发射的关键问题,受到大科学家钱学森的赏识。那是1964年6月29日,王永志大学毕业后第一次走进戈壁滩,执行发射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种中近程火箭任务。试验发射时,火箭射程不够。专家们都在考虑怎样再给火箭肚子里多添加点推进剂,无奈火箭的燃料贮箱有限,再也喂不进去了。正当大家绞尽脑汁想办法时,一个高个子的年轻人站起来说:“火箭发射时推进剂温度高,密度就要变小,发动机的节流特性也…  相似文献   
7.
从前,有一个专会打经济算盘的人,不惜高价,想买一匹上等好马,不仅力气大,而且跑得快。这还不算,他还附加了一个条件;马儿不吃一点草料。的确,他的如意算盘打得够精明的了,一匹马一年要吃掉多少草料?而且还不是一年呢?你养它几年,就得给它吃几年草料,这笔钱不会是个小数。所以假如有不吃草料的好马,即使买的时候多出点钱,也是便宜的。结果他买到了这匹好马没有呢?谁也知道是买不到的,世上原来就没有“既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之类的便宜事。然而,在发明创造的历史长河中,的确有不少人像那买马人一样,日思夜想,想创…  相似文献   
8.
在永动机的发明中,水也许是那些异想天开的发明者最喜欢的东西,因为水的确有些性质是很吸引人的。“虹吸现象”常分发明者垂青。如右图所示。先把橡皮管灌满水,那么水就可以从左方的杯里沿着管子流出来,直到流完为止。这叫做虹吸现象。汽车司机把大桶里的汽油灌到汽车的油箱里去,就常常利用虹吸管。特别有趣的是左边的那段橡皮管里,水是往上流的。我们是不是利用一个这样的虹吸管,把池塘里的水引到高处去灌溉田地呢?有人就简单地把右边的管子截短,短得比左边的那个林子还高,如果这样水还能继续流的话,那就可以把水从低处引到高处…  相似文献   
9.
磁力永动难成真自从发明了磁铁,有人便想到利用磁力来设计永动机。本文上图便是一例。在这个设计今,外轮和内轮可以分别自由转动,里面整齐地嵌置许多条形磁铁,不过它们都是斜放的。这个永动机想利用磁铁同极相斥的性质。假如外轮固定,内轮可以自由地转动,初看,外轮的北极老是挨着内轮的北极,必然互相排斥。又由于都是斜放的,这个相互排斥的力,正可以推动内轮向箭头所指的方向不断地转动。不管转到什么位置,北极还是挨着北极,所以老是推着内轮转下去,这不比是一个永动机吗?但是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看出这些磁极间的作用并不这么…  相似文献   
10.
文沛 《学习之友》2006,(4):15-15
王永志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博士生导师。年轻时曾创造性地解决了我国第一枚火箭发射的关键问题,受到大科学家钱学森的赏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