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科学研究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气象预报技术也更加成熟,更加准确。然而作为广大群众生活日常需求的气象影视节目制作水平却长时间没有获得飞跃性的进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气象预报成果的传递。鉴于此现状,全面提高气象影视节目的质量与水平势在必行。文章主要针对After Effect软件在气象影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曹曼 《培训与研究》2008,25(1):13-15
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及文化研究热潮的兴起对爱伦.坡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从国内研究和国外研究两个方面对爱伦.坡研究予以综述和比较,试图通过阐述爱伦·坡研究现状和国内外研究的分析和比较,为我国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国内外爱伦·坡研究的清晰脉络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被公认为是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天才的作家和诗人。他几乎毫无例外地在自己的全部作品中表现了死亡  相似文献   
4.
曹曼  刘敏 《培训与研究》2009,26(5):115-117
《英语同声打字》是笔者所在高校英语专业开设的一门创新课程。该课程的开设旨在通过英语听打训练培养学生的英语同声打字技能,提高和强化学生的英语听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同时巩固学生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专业知识。英语同声打字技能的掌握使学生在就业中更具专业优势和竞争力。本文试图全面地阐述《英语同声打字》新课程开设的背景、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实施环节以及评价体系,期待得到英语界专家学者对该课程的建设与发展的关注,共同探索我国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爱伦·坡死亡主题的内涵读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爱伦·坡学创作的主题是死亡。他的作品描写了死亡、恐怖、神秘、梦幻和宿命。本通过对爱伦·坡作品的分析,探讨了他的死亡主题所蕴涵的内容和意义。章认为,他的死亡中表现了忧郁悲怆之美、恐怖神秘之美和浪漫梦幻之美,表达了作对生的渴望,对爱的追求。他的死亡主题蕴涵了他超越人生、追求不朽和永恒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曹曼 《培训与研究》2005,22(1):16-19
本试图分析言语交际行为中的化干扰现象,研究语言规约和化规约在中西化中的差异。从言语交际的层面,探讨问候、称谓、称赞、禁忌和委婉等社交礼节用语的语言、化差异和交际障碍,并分析造成交际障碍的化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7.
英语新闻有其自己的语言,人们要想更好地阅读报刊,了解时事,就必须了解新闻的语言特点.而新闻标题则是新闻的主脉和精华.因此,本文试图从归纳和分析新闻标题的种类和语言特征入手,以达到了解英语新闻的特点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曹曼 《宁夏教育》2012,(9):I0001-I0001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国际物种鉴定研究所和一个由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组成的委员会5月23日宣布了其挑选出的2011年发现的十大新物种,这是科学家第五年列出十大新物种排名。  相似文献   
9.
文具也进化     
正文具有着悠久的历史。铅笔起源于公元前的古埃及;橡皮在1770年就为世人所熟知了;第一支自动笔于1820年出现在英国;出现较晚的要数圆珠笔了,1940年左右有人在美国取得了相关专利之后,这种文具才崭露头角。言归正传。现在无论哪种文具,一旦经过各种改良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往往会在外形上出现巨大改观。比如,橡皮之所以叫橡皮,就是因为刚开始的时候,制造橡皮的主要原料是橡胶(由橡胶树的树液凝固而成)。但现在市面上的多为塑料橡皮,名字虽然还是叫橡皮,原料却已变成了塑料(氯乙烯基树脂)。圆珠笔的升级过程也非常引入注目。圆珠笔是由油性墨水笔起步的。写字的时候,油性圆珠笔的笔油受重力吸引流下来,依靠笔头上自动转动的钢珠带出,在纸上留下印迹。但由于笔油的黏度太高,写出的字很容易出现断点,让人有烦躁感。最先改进这  相似文献   
10.
尤里克·奈瑟(Ulric иeisser)是纽约伊大卡市康奈尔大学心理学教授,他在哈佛·斯沃瑟摩尔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受过教育,1956年获哈佛大学心理学哲学博士,1967年来康奈尔大学之前,在布朗底斯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执教,1973—74年任斯坦福大学“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1980—81年任宾夕法尼亚大学斯隆基金学会客座会员。作者论述知觉、注意、记忆、智力以及有关题目的文章约六十余篇,他以《认知心理学》(1967年),《认识与现实》(1976年)和《对记忆的观察:在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