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科学研究   4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通过研究采自内蒙古准格尔旗早二叠世山西组的华夏齿叶Tingia carbonica的标本,首次揭示 了该植物叶表皮构造。表皮为单面气孔式,表皮细胞呈不规则长方形。气孔器属多细胞类型中的无规则型,排列稀疏、近散生,气孔长椭圆形,保卫细胞周围具5~6个表皮细胞。依据表皮特征对该种植物的分类、生态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次系统地记述了四川下泥盆统平驿铺组的植物化石,共计9属13种,其中包括一个新属 和三个新种。它们分属于苔藓植物(?)和早期维管植物的四大类(Rhyoiophytina、Zosterophyllo-phytina, Trimerophytina和Lycophytina)。根据植物组合的面貌,还讨论了平驿铺组的地质时代相当于欧洲的西根期(Siegenian),并可能包括部分吉丁期(Gedinnian)和最早的埃姆斯期(Emsian)。  相似文献   
3.
 刺镰蕨在早泥盆世是一种广布于世界的植物,尽管报道自许多地点,但远未完全地了解它,其主要原因是能育材料罕见。我们观察的标本采自贵州早泥盆世的丹林组。它显示具柄的孢子囊侧生于靠近叶腋的轴上,我们的标本近似球形的孢子囊和它的形态略小于雷诺的肾形孢子囊外,其它方面如:带状的营养轴上具有疏螺旋排列的镰刀状叶,具短柄的孢子囊侧生于轴上以及管胞具穿孔壁等性状与雷诺修订后的刺镰蕨完全一致。我们同意雷诺的观点,将镰蕨目升为纲,与工蕨纲和石松纲并列。它的系统位置是介于工蕨纲和石松纲之间。其下包含一目、一科三个属——镰蕨属、巴拉格瓦纳彻属和星木属。这种植物的生殖部分在中国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
白垩纪以来地外星体撞击效应对植物演化影响的新思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外星体撞击引发的全球环境变化的巨大效应日益受到关注。植物作为敏感的环境指示,从植被组成和演替、类群分布和分化、形态和结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等不同层次上,对这种撞击引发的全球变化都应有所反映。从地学与生物学角度,协同研究撞击效应与植物演化的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过程与规律,成为有关学科发展的前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