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各国文化   12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耳其人能歌善舞,性格豪爽、热情、奔放。有人说,“唱歌,土人与生俱来;跳舞,则从站立开始”。此言确切与否,不便考证。不过,在土耳其工作的两年间,我确实感到土耳其人在歌舞方面有独特的天性和特殊的爱好。土耳其人过年过节要跳舞、出嫁娶亲要跳舞、朋友聚会要跳舞、儿童割礼要跳舞,在某些宗教仪式上也要跳舞。如果说,土耳其是一个歌舞的国度,我看并不过分。  相似文献   
2.
马撒·格雷厄姆是美国当代杰出的舞蹈艺术家、编舞和舞蹈教育家.在长达70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她为美国现代舞剧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格雷厄姆毕生的奋斗目标就是用舞蹈这种艺术形式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她的舞路极广,既演严肃庄重的悲剧,又演轻松欢快的喜剧;既有描写宗教内容的,又有反映爱情主题的.无论在哪种舞剧中,她都能够深刻地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喜怒哀乐皆成舞,向往追求寓剧中.  相似文献   
3.
新春佳节,金蛇狂舞。为庆祝2013年中国春节的到来,洛杉矶地区的中国文化节目在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的支持与驻洛杉矶总领馆的组织安排下,堪称好戏连台,一系列原汁原味的“欢乐春节”主题庆典活动持续半个月之久,令海外华人在浓郁的中国文化元素中过了中国味儿醇厚的农历新年。回顾2013年“欢乐春节”活动,之所以比往年更加抢眼红火,是因为形成了规模与声势,具体涵盖了更丰富多彩的内容与形式。  相似文献   
4.
以色列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音乐和舞蹈领域都是硕果累累、成就斐然。以色列出现了一批世界著名的舞蹈家,其中对以色列现代舞蹈影响最大、最具民族特色的是萨拉·莱维—塔奈。萨拉·莱维—塔奈于1911年出生在以色列雅法市。父母是南也门犹太移民。母亲是位职业送葬者,父亲是铁匠。在萨拉七岁时,母亲去世了。由于父亲收入低微,小萨拉不久便离开了家,自谋出路了。后来她被送进了孤儿院。由于受母亲的影响和其天性所致,萨拉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在孤儿院里,她显露出非凡的艺术天才。她常常教小朋友唱歌跳舞,成了儿童们的中心人物。她…  相似文献   
5.
卡梅里剧团是以色列五大主要专业剧团之一,目前是以色列最活跃和最成功的剧团。该团于1944年由以色列著名戏剧家约瑟夫·米罗等人创建,1970年成为特拉维夫市剧团,现有180多名演职员,其中演员有80名。剧团团长诺埃姆·塞默尔,董事会名誉董事长是以色列前总理拉宾的夫人利尔·拉宾。这是第一个上演描写以色列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品的剧团。在其50年的历史中,卡梅里已成为一个国际公认的著名剧团,曾代表以色列参加过世界一些主要戏剧节,应邀到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阿根廷等十多个国家演出,均受到好评。卡梅里剧团以演出以色…  相似文献   
6.
11月1日是万圣节,俗称“鬼节”.这是西方的一个传统的节日.节前的那个晚上叫“哈罗茵”.刚刚踏进金秋10月,美国人便开始购买南瓜,准备过节了.如果你此时有兴驱车游览华盛顿市区的话,那被誉为“草原足球”的金黄色南瓜随时都会跳入你的眼帘:农贸市场里的南瓜堆得像座小山,家家户户的南瓜按大小依次排列在庭院的路旁.儿童们更是欣喜若狂,盼望着“哈罗茵”的早日到来.在那个夜  相似文献   
7.
时间的长河可以催人渐老,使人满面皱纹两鬓斑白,但却难以冲洗掉记忆的痕迹,尤其是那些重大历史事件在人心中所留下的记忆。土耳其音乐指挥大师希克梅特·希姆谢克对于他15年前在中国的艺术经历依然念念不忘。  相似文献   
8.
以色列的舞蹈艺术历史不长,但在各种文艺形式中,舞蹈的发展最快,成绩也最大。在以色列这个面积2.78万平方公里,人口550多万的小国家里,有6个大型专业舞蹈团和100余个民间舞蹈团;舞蹈还是普及性的群众文化活动,全国有30多万人定期参加民间舞蹈活动和各类社交舞会。作为一门艺术,舞蹈在以色列是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的。当时以色列出现一批舞蹈开拓者,其中影响最大的是20年代从莫斯科来的女芭蕾舞演员丽娜·尼柯娃。为纪念她对以色列舞蹈的贡献,耶路撒冷至今还保留着丽娜·尼柯娃故居。尼柯娃创建了“也门歌唱芭蕾舞蹈团”,曾于30年…  相似文献   
9.
要了解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最好的办法就是参加该民族的婚礼仪式。婚礼仪式是一个民族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它好象一个民族文化的小百科,纪录着该民族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社会习俗、生活方式和心理习惯等,也反映了该民族的向往与追求。怀着了解当地人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的心情,我和几位同事应邀来到了以色列北部山区的卡尔梅勒市。外界人称其为“市”,可当地人却亲呢地称之为“德鲁兹村”,因为在该市的13,000人口中,德鲁兹人占97%。如果把以色列的国土形状比作一把利剑,其最南端的濒临红海口的城市埃拉特就是剑尖,…  相似文献   
10.
1991年,南非女作家纳丁·戈迪默捧走世界文学最高奖项——诺贝尔文学奖,当时这在文学界引起不小反响。12年后,南非又一位作家J.M.库切也获得这一为所有作家艳羡的文学桂冠。南非人无不为之自豪与骄傲,其总统姆贝基说:“南非,乃至整个非洲大陆,都因其获奖而感到荣耀。”各种媒体的赞誉更是铺天盖地。然而,侨居海外的库切对此却十分冷静,甚至几近淡漠。这引起我对两位南非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浓厚兴趣和深层思考。作为一个仅有350多年历史、只4600万人口的国家——南非来说,为何12年内竟两度摘取世界级文学桂冠。为此,我们须从两位南非作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