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陈又林 《世界文化》2007,(12):32-32
荷兰位于西欧中部大西洋沿岸,紧靠大海,地势低下,素称“低洼之国”。因境内既无山峦,也少飞流瀑布,尽是一派平野。但是,池沼湖泊,星罗棋布;河流渠道,纵横交错。由于自然环境的优越,荷兰人有培养花草的风尚,家家户户,无不养花。17世纪是荷兰绘画的黄金时代,为满足市民的生活和审美需要,绘画的题材较之以往大为扩充。作为欧洲最好的园艺师,荷兰人对花卉有着特别爱好,荷兰人对花卉题材的绘画也是情有独钟的。  相似文献   
2.
文化符号所具有的独特性、多样性、地域性等特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文化符号提供了可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符号化,表现为文化符号的提取、交流与体认,以及文化意义的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符号化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实现文化遗产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化,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产业优势。  相似文献   
3.
陈又林 《兰台世界》2012,(19):60-61
中华吉祥文化是东方文化中一处独特景观,它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从吉祥文化来看,大多数吉祥图案的产生都可以从儒佛道三家寻到思想依据,且许多吉祥图案本身也体现出儒道互补、庄禅相通、儒佛道相互交融渗透的趋势。本文仅从源于佛教的"八吉祥"图案与源于道教的"暗八仙"图案的形成与发展、形式与内涵几个方面以小见大,借以探讨佛道互补融合在吉祥文化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当代国人为生活的忙碌与日趋加大的社会压力所困扰,由此兴起了旨在消解压力的各种综艺娱乐节目以及绘画读本等.绘本作为绘画图书的全新种类,与以往的连环画等图画书有着迥然不同的表达方式,之前的图画书中的绘画是文字的附庸;绘本之中,绘画已有了改天换地的地位,与文字并驾齐驱,甚至位置高于文字.在短短几十年的中国绘本历程中,绘本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舒缓压力的功用,更给精神与心灵带来慰藉与滋养.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艺术中,人们最看不懂和最不易接受的是抽象主义,抽象艺术的欣赏需要必要的引导.形成抽象艺术欣赏主要障碍的原因不在艺术家,也不在艺术作品,而在于欣赏者旧有的知识结构及审美观念.欣赏抽象艺术首先必须摆脱传统艺术审美的框架,以新的视角审视抽象艺术,用现代精神体验抽象艺术的形式美.通过抽象艺术理论的了解,将揭示抽象艺术的精...  相似文献   
6.
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纳入教育体系,建立系统、科学、合理的教育机制,将教育导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之域,从教育的视野去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问题,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