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07年的《现象学的观念》是胡塞尔思想转型的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胡塞尔有力地为自己的现象学学说的哲学性质正名,利用超越论还原厘清了纯粹现象学的研究范围,并对一些至关重要的概念进行了零星的、尝试性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龚宸 《科学生活》2010,(6):16-19
或许在很多人心中,都有几个向往的国度,或者欣赏其历史文化,或者迷恋其旖旎风光……世博会的召开,无疑让很多人领略了一番这些异国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民风,正所谓"不出国门,看遍世界"。但这些吸引人的场馆前,往往都排着长龙,让人"望而生畏"。事实上,想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城市生活理念,大可不必如此"折腾",前往位于世博园E片区的城市最佳实践区足矣。上海世博会首创"城市最佳实践区",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演绎找到了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表达方式,第一次给了城市一个独立参展的机会,不仅集中展示全球有代表性的城市、为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所做的有创新价值的各种实践方案和实物,还为各城市提供一个交流城市建设和发展经验的平台。本文将简单介绍最有代表性的城市案例,供读者品鉴。  相似文献   
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最重要的文献之一。它既保留着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印痕,又清晰显现着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最初的理解与批判。其中,马克思在复述国民经济学的现象性理论的同时,利用国民经济学的概念抓住了国民经济学逻辑矛盾,对异化劳动、私有财产、资本等关键概念的深刻内涵及其内在关系进行了初步的解读,确证了现实经济关系不平等与资本主义制度表面规律的分歧,从而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诞生奠定了经济学的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标志,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哲学得以诞生。以批判黑格尔唯心历史观为起点,马克思开始关注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历史起源,并提出了以共产主义社会解答"历史之谜"的基本立场,从而在工业历史的考察中力图实现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在早期的经济学研究中,马克思虽然没有脱离人本主义的语境,但是通过对李斯特的批判转变了对国民经济学的否定态度,推进了唯物史观的现实性维度。正是在历史考察与经济学批判中,广义唯物主义克服了传统哲学对先验前提的依赖,在经济现实中找到了人性价值的立足点,完成了历史经验论与历史本质论的统一,实现了新哲学在历史观、经济学、哲学三重场域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