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8年   5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2.
华金香 《传媒》2018,(14):92-94
传播效果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大众传播研究的重中之重,是大众传媒传播研究的纲领,传播主体研究、传播渠道分析、传播内容分析和传播受众研究的落脚点都在于效果研究.但是传统媒体时代由于研究技术本身的限制,效果研究更加注重整体性和中长期效果研究,针对短期效果、瞬时效果和实时效果研究略有不足.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创新,在传播效果的测量上也出现新的趋势.新华网Star生物传感智能机器人自动生成的我国首条生理传感新闻(SGC)预示着传播效果研究的创新,推动传播效果研究转向个体的瞬时效果甚至是实时效果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华金香 《考试周刊》2009,(51):53-53
庄子及庄子学派继承与发展了老子的道德哲学思想,特别是在善恶标准的超越和人生意境的把握方面,有着深刻的智慧。本文浅谈了庄子的道德观念,意在教导人们追求更高的道德。  相似文献   
4.
华金香 《传媒》2018,(3):90-93
公共传播背景下,探讨传播中"传""受"关系具有重要价值.随着哲学范式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变,传播过程中的"传""受"双方可理解为互为主体的"主体间性"关系.哈贝马斯哲学中的"主体间性"理论主张颇具代表性,公共传播视角下对其理论价值的探索,有助于厘清新媒体环境中信息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关系,指导现实的传播实践."主体间性"理论与"公共领域"理论、"理想传播情境"理论以及"交往有效性"理论等密切相关,在"主体间性"的传播关系下建构的传播行为能够打破信息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建立起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有助于信息双向、对称、平衡地传播和交往理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华金香 《出版广角》2018,(14):68-71
2014年开始,移动短视频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社交手段,人们用它记录、分享当下的生活,其还成为某些新闻事件的记录方式和传播方式.由于移动短视频对网络环境的适应和对用户需求的满足,到2016年,移动短视频社交应用更是出现井喷式发展.对移动短视频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进行研究,探寻其兴起的深层原因、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具有充足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华金香 《传媒》2018,(8):78-79
网络为电视剧和电影提供了新的播放渠道,也为广告展示提供了新平台.以爱奇艺、优酷、腾讯等为主的网络平台开始在转播电视剧的过程中探索符合自身的发展路径,其植入的"原创剧场广告"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也为自身的生存和盈利开启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