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孔子为整理《诗经》所做的工作,历来被称为“删诗”,考诸典籍发现,这种说法本于司马迁的记载。 《史记·孔子世家》云:“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  相似文献   
2.
《文献》季刊2007年封面图案取自国家图书馆藏东汉《君车画像》拓片,整幅裱轴装,高95厘米,宽152厘米。梁启超题签并跋。“君车”画像石清光绪八年(1882)出土于山东。画像以减地平面刻法刻成,即将物象轮廓以外的部分加以减地处理,以突出物象的轮廓,再以阴线表现物象细部的特征。此法是东汉中晚期  相似文献   
3.
哲学史著作中 ,有一派观点称孔子是“奴隶社会的保守派” ,并举证《论语·八佾》篇中的“子曰 :‘周监于二代 ,郁郁乎文哉 ,吾从周’” ,说孔子“认为周朝的制度、文化是夏、殷以来文化发展的高峰” ,所以“一生致力于维护正在崩溃中的奴隶制度(周礼 )”①。但若考察孔子全部关于“周礼”的谈话来分析 ,这个结论恐怕有些失之片面。《论语》全书中“礼”字共 75出 ,其中大多数都是泛论“礼”的问题 ,而专指“周礼”而言的有如下几处 :在《为政》篇中 ,孔子明白地说 :“殷因于夏礼 ,所损益 ,可知也。周因于殷礼 ,所损益 ,可知也。其或继周者 ,…  相似文献   
4.
论文基于对《吴歙萃雅》周之标题辞、支如增《兰咳二集叙》《周君建鉴定古牌谱》周之标序文等文献的解读,认定明末出版家周之标是男性,而非女性.  相似文献   
5.
张燕婴 《图书馆杂志》2006,25(12):66-73
记是对于经文的解说或阐发。汉代以《礼记》命名的书则有两部:戴德所传为大戴《礼记》,戴圣所传为小戴《礼记》。然《汉书·艺文志》著录的《礼》书十三家中不见两书之名:《礼古经》五十六卷,《经》(七十)〔十七〕篇。后氏、戴氏。《记》百三十一篇。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也。《明堂阴阳》三十三篇。古明堂之遗事。《王史氏》二十一篇。七十子后学者。《曲台后仓》九篇。《中庸说》二篇。《明堂阴阳说》五篇。《周官经》六篇。王莽时刘歆置博士。《周官传》四篇。《军礼司马法》百五十五篇。《古封禅群祀》二十二篇。《封禅议对》十九篇。武帝时…  相似文献   
6.
7.
文章对图书馆学专业期刊中古籍研究栏目设置、发文量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电子网络环境对图书馆文献交流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是一个崇尚交流与互动的社会,社会成员都积极建立和发展相互之间的交往与联系,借以拓展各自的生活空间和改善自身的生活方式.在这样一种主流生活情态的倡导下,整个社会环境趋于网络化;与此同时,网络化的环境也对社会中各级各类成员(包括个人、团体、组织、国家,及至全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拟以这种大的网络环境为背景,初步探讨先进技术支持下的电子网络环境,对于图书馆这一具有特定职能的文化组织所产生的深刻影响;进而希望为做为文献交流活动主体的图书馆,在这种全新的社会环境中,找到新的定位、发挥必不可少的作用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9.
孔子"仁"学说的功利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从"大功利观"的角度肯定了道德论与功利论的同一性,指出迄今为止研究中国传统道德学说的论著,仍然有过分地强调两者的对立,而忽视甚至完全抹杀它们之间的同一性的倾向.同时以孔子"仁"论为例阐释了其道德学说的人本特色和功利特色,发掘其中功利论内涵与道德观传统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并尝试着为中国古代道德思想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上海图书馆藏俞樾《春在堂诗稿》五卷系其著作《春在堂诗编》前五卷上版付刻之底本,稿本中有二十一题25首诗为俞樾诗歌创作中从未刊布者。这些诗篇与刻本《诗编》、《佚诗》等所保存的作品结合起来看,能更加充分地反映俞樾的人生经历与交游情实,同时也为俞樾年谱的编定提供了一些新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