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导读】吴冠军教授的新作《爱、死亡与后人类:“后电影时代”重铸电影哲学》借由拉康主义的精神分析理论以及后人类思潮,试图把握“电影之为电影”的本体论要素。这恰恰构成了在后电影时代重新捍卫电影之合法性/独特性的一条坚实的论证途径。引言新千年以降,“后电影状态”(state of post-cinema)似乎悄然“迫近”电影研究的学术场域之中。  相似文献   
2.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直流电动机可以在不同工作环境下连续运行,因此也会出现多种问题.文章介绍了直流发电机工作原理、直流电机的结构、直流发电机的特点以及直流发电机无功摆动现象原因,从而提出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3.
4.
《现实的中介化建构》与《现实的社会建构》两个文本的“差异”与“重复”构成了我们理解数字现实,并且重新评估现象学社会学理论遗产的关键问题。本文将从库尔德利和赫普与伯格和卢克曼两代学者之间的对话出发,首先回到现象学社会学的理论脉络之中,以“知识”这一概念为核心,讨论伯格与卢克曼确立的“知识社会学”的核心命题。其次将生活世界带入数字时代背景,讨论数据如何作为一种知识的社会分配机制从而参与到现实的中介化建构过程中。进而,本文将讨论个体在数字时代的新型能动性。最后,本文还将批判性地检视现象学社会学的当代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5.
数据标注员是当前人工智能产业从业者中的一个典型工种。通过对其具体劳动过程的研究发现,平台技术对劳动过程的一个显著改变在于部分劳动呈现为一种“幽灵化”的状态:首先,工厂车间的云端化成为幽灵劳动诞生的前提。以“公会”为核心形式的众包式、分包式网络可以完成从认领工作、准备生产材料到完成生产、分发薪资等一系列流程的组织。其次,可见性的改变是劳动幽灵化的核心轴承,平台技术通过对可见性的精巧控制,实现了劳动者与监督者肉身的实际消失。进而,劳动协作不再是人与人之间的流水线生产,而变成了机器安排下的技术延伸。最后,以平台为中心的数字关系本身也呈现为一种幽灵般的抽象结构,它遮蔽了传统的社会关系,使得劳动者的职业认同显得矛盾重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