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这是造成一些企业新闻工作者采写企业新闻难出彩的原因.如何从企业平凡的工作中挖掘出题材,在生产一线中寻找出亮点,写出好的新闻呢?笔者在交通运输行业的新闻部门工作,对这一行业的新闻比较关注,在此挑选几篇反响比较好的交通运输行业作品,与大家一起赏析,研究企业新闻采写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春运难的矛盾所在 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个习俗造就了一个有"中国特色"的铁路运输市场.  相似文献   
3.
又值"五一"黄金周,铁路客运高峰又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新闻报道在促进热点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起着巨大作用.因此,对社会热点问题必须按照党和人民的利益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但是,一些媒体对铁路热点问题的报道中却掺进了杂音,使热点问题的报道发生"变异".因此,此时反思2004年的春运报道,就非常有必要了.  相似文献   
4.
每年春运,交通运输系统都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人们对交通格外关注,媒体也会推出许多报道,提供相关信息、情况以及批评建议.这些合理的建议、对策,对于厘清问题,梳理思路,缓解交通发展瓶颈有着重要作用.媒体在促使相关部门更加清醒地认识问题所在的同时;也向广大群众道出交通发展的复杂性与艰巨性.所以,媒体应该是沟通社会与交通行业的桥梁:发现问题、说明情况、提出对策,只有社会各方面互相理解了,才能更理性、建设性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顶天立地"--企业经济新闻的基本要求 "上情下达",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企业的经济活动;"下情上达",把企业落实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情况反映出来,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让社会公众了解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而促进社会和谐是企业经济新闻报道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公众需要什么样的新闻?媒体要用什么样的新闻引导受众? 这个问题的提出缘于一篇关于在珠海举行的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的报道。 11月15日,在京城一份发行量很大的报纸的“中国新闻”版上看到了这样一条消息。消息的标题是:(主题)珠海航展“夺人眼”/(副题)飞机靓女看花眼,百人排队领赠品,高价热狗卖得火。消息在《飞机美女看花男士眼》的小标题下这样写道:“一进航展大厅,60%的男性看的首先都不是飞机,而是靓女。从南航的空姐到俄罗斯姑娘,从东航的粉脸到山东航空公司的笑面桃花,不少在场的男士眼睛都看花了。据记者观察,此地的靓女大部分都是空姐,除了长相出色外,气质极佳,再配上航空制服,落落大方,笑容可掬地介绍自己的航空公司,真是此届航展的最大看点之一。”在《百人排长龙争领赠品》的小标题下,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铁路企业报面临的机遇 区域经济合作可以通过生产要素的重组,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是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自1957年法国学者戈特曼提出“大都市经济圈(带)”概念以来,“经济圈(带)”的建设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已促使一些城市、地区之间的生产要素重新配置,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等诸多的经济圈(带)。  相似文献   
8.
如今,人们的阅报习惯已经从仔细阅读变成了快速浏览,因此,一幅大照片就成了吸引人“眼球”的最好方式。特别是题材好、画面精美的照片更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心灵上的震撼,使人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受到读者的欢迎,也广为新闻媒体采用。然而,本是“以图为证”、“眼见为实”不该被怀疑的新闻照片的真实性正在遭遇信任危机,假新闻照片正在走进人们生活,人们津津乐道的照片说不定就是一幅被“改头换面”的虚假照片,它直接危害新闻的真实性,危及媒体公信力。假新闻照片的出现,除了怀有政治目的和有意误导外,主要是个人名利的诱惑和职业道德的缺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