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训诂的文化镜象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训诂的基本职能是诠释字义,古今异言,方俗殊语,皆可以训诂去沟通贯融;时代风物不同,历史心理有异,也可由训诂去寻求内在的交融。历史上许多训诂学者的实践活动及其成果构成了训诂的历史,也构成了一部特有的文化的历史。训诂这种历史性特点,为我们了  相似文献   
2.
3.
4.
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中国艺术的纲领,常被论者解读为重视主观和客观、重视心物结合,这不符合此一学说的内在义理.文章认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在佛学影响上产生的一个艺术理论命题,它的核心是强调妙悟.  相似文献   
5.
6.
朱良志 《新闻世界》2010,(5):153-154
近年来网民数量迅速攀升,网络市场规模逐渐扩大,网络的各种影响日益深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本文分析了网络传播的特点及其对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北宋郭熙在论山水之美时,曾谈到两种审美观照心理,一是可行可望,一是可居可游。这涉及到审美愉悦的两种境界,可行可望是耳目之娱、视听之乐,它虽也是一种审美活动,但总是局外人的目光,显得不那么纯粹。而可居可游是在发现人与大自然根本亲和后所获得的一种会心的愉悦,它不是局外人,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心为之动,身与之适。在《林泉高致》中,郭熙还谈到另外一种愉  相似文献   
8.
从古文字看上古人的音乐审美理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于古文字资料,探寻上古人的音乐美学思想,着重分析这一美学思想的核心问题——音乐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9.
10.
我和建勋已经相识七年多,对他近年的艺术实践和研究情况有一定了解。他的家乡在美丽的干岛湖畔,清山绿水的陶染,使他从小就对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后来到南京艺术学院读书,师从于著名学者、艺术家黄博先生,自此在书法篆刻方面步入正途。数年前他到北京大学读书,经过几年的寒窗苦读,他获得了博士学位,一篇论述明清文人篆刻境界的博士论文获得同行的高度评价。我为他学术研究的进步而感到高兴,也为他艺术实践方面的进步而欣喜不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