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地理教学用图在地理教学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在平时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并未真正发挥其效用。为此,依据新课改的要求,探讨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发挥地理教学用图的效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而在高中,物理学习困难学生(简称物理学困生)面大、面广的问题客观存在,许多初中物理成绩较好的学生,进入高中后,第一个跟斗就栽在物理上,这阻碍了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与我国现行的新课程改革相矛盾。在教学中,可通过以下6种方转化物理学困生。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气候变化特征与旱涝区域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华明  延军平 《资源科学》2013,35(12):2491-2500
根据1961-2012年四川省40个气象站点的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IDW)、Z指数法和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了近52a来四川省气候变化特征与川西高原、川西南山地和川东盆地3个地貌单元的旱涝灾害区域响应。结果表明:近52a来四川省气温以0.17℃/10a的速率增加,降水量以9.03mm/10a的速率减少,全省气候表现出明显的暖干化趋势。从区域变化看,川西高原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气候呈暖湿变化趋势,而川西南山地与川东盆地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四川省3个区域旱涝灾害对气候变化具有不同的响应,川西地区旱涝灾害对暖湿气候的响应表现为向偏涝趋势发展,1990年以前旱涝灾害频次较少,发生周期长,偏旱,1990年以来旱涝灾害的频率与灾害程度均呈加剧趋势,偏涝;川西南和川东地区气候暖干化直接导致了旱灾频率增加,干旱化趋势明显,川西南山地2000年以前偏涝,2000年以后偏旱,川东地区1990年以前旱涝灾害频繁,1990年开始涝灾减弱,旱灾的频率与程度均呈明显加强态势。  相似文献   
4.
高校统一门户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首先给出了高校统一门户的总体设计,然后着重研究了核心的Portal服务器的设计,并分析了高校统一门户与其它系统的整合问题,最后以数字南大为例,对统一门户的实际构建和实现做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以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指导思想,剖析五爱教育、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六种思政元素与自然资源学课程内容的相互联系,从而寻找获得思政元素融入自然资源学课程的教学契合点。基于此,提出思政元素与自然资源学实践相结合的实践项目设计方案,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和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6.
立足乡土大地、厚植乡土情怀、赋能乡村振兴是当前农村地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文章明确了农村地理教师乡土情怀的内涵,即坚守乡村教育初心、增强乡土教育智慧、促进乡村社会发展、融入乡土文化生活,指出乡村教育的异化、乡村生活的逃离、乡土文化的割裂是当前农村地理教师乡土情怀失落的主要原因,而强化责任自觉、能力自觉、行动自觉、文...  相似文献   
7.
针对长江上游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其对地形因子响应研究不够深入的问题,基于MOD17A3HGF和DEM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标准差法、相关系数法、空间统计法等方法,分析了涪江流域2000—2020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时空变化及其在地形上的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涪江流域植被NPP呈现波动性、阶段性.流域NPP均值456.40~664.74 gC·m-2·a-1,增幅为8.25 gC·m-2·a-1,整体NPP水平在增加;(2)植被NPP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上游区是植被NPP高生产力聚集区,下游区是植被NPP低生产力聚集区.(3)流域内植被NPP空间变化以增加区域为主,呈“中波动较多,高低波动较少”的特征,上游区波动程度小于中下游区.(4)年均植被NPP随海拔、地形起伏度、坡度、地表粗糙度的增加先增高后降低,植被NPP对地形因子响应程度为:地形起伏度>坡度>海拔>地表粗糙度>坡向.  相似文献   
8.
基于岷江流域近52年(1961-2012)的径流与气象数据,采用线性回归、非参数检验(Mann-Kendall法)、Morlet小波变换、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岷江流域径流、气温、降水等主要水文气象要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近52年来岷江流域年平均气温总体呈明显增长趋势,年均降水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年均气温以0.15℃/10 a的速率增加,年均降水量以20.18 mm/10 a的速率减少,区域气候的暖干化趋势明显.(2)岷江流域多年径流量呈显著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20.38×108m3/10 a,流域径流量在1968年左右出现减少突变,20世纪70年代早期开始径流量增加,1993年左右又发生一次减少突变,径流显著减少.(3)通过对年径流量序列进行Morlet小波转换分析发现,岷江流域径流量主要存在69 a的年际周期、17 a和28 a的年代际周期,径流量总体特征是向干枯化趋势发展.(4)通过年径流量与气象因素的相关分析发现,区域降水量是影响岷江流域径流减少的主导因子,在该流域降水量减小的背景下,气温升高进一步加剧了流域径流量的减小;流域径流对暖干气候的响应表现为径流量减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