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面对遗憾     
江沂 《中国档案》2005,(10):21-21
2005年春,北京市区县系统进 行行政机关工资规范,延庆县档案 局被划在了圈外(各区县情况不 一)。本来大家都站在同一级台阶 上。突然间别人每月要比自己多收 入千余元,工薪阶层,谁赶上这事 心里能痛快? 6月的一天,不知内情的笔者 到县档案局采访,上上下下的精神 面貌没有丝毫迹象显露。谈到今年  相似文献   
2.
2005年3月,现代文学馆建馆20周年,在珍品展上展出了一页巴金先生《春梦》的残稿。注解写到:“1928年巴金创作的中篇小说《春梦》残稿,此即《家》的雏形。”残稿为一页大32开稿纸,已经磨损泛黄,左侧有一行巴金先生的真迹:“《春梦》一九二八年计划写的中篇小说残稿巴金一九九一年二月三日”这是巴金先生1991年捐赠给文学馆的,被定为馆藏一级品。虽然只有薄薄的一页,但这却是一部堪称丰碑的伟大作品的起点。1928年11月,在法国开往中国的游船上,巴金望着湛蓝色的大海,开始酝酿一部新的小说,他打算用自己的笔,把所熟悉的一个个被封建制度窒息的…  相似文献   
3.
细雨送爽。今年入夏以来,北方部分地区气温连创新高,而素有火炉之称的山城重庆,却在2006年6月11日,以一场细雨、一阵清风迎来了前来参加《中国档案》第十一届宣传工作会议的70余名全国各地档案界代表。  相似文献   
4.
2008年11月3日,中央和国家机关档案整理和数字化现场会在中国科学院召开。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人民团体档案部门负责人150多人参加。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局馆长杨冬权出席会议并讲话,中科院秘书长李志刚致辞。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副局馆长李明华主持会议,副局馆长李和平、中科院办公厅主任蒋协助出席现场会。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史的大背景下,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妇女史研究正在进入史学家们的视野。何为妇女史,中国历史博物馆高世瑜在《历史研究》2002年第6期上撰文,认为对妇女史的定义,国内国外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观点:一是以妇女为研究对象的历史,二是以女性(或女性主义)立场与视角观察和撰写的整个历史。用著名妇女史学家Joan Kell Gadol的话说,把妇女还给历史,以及把历史还给妇女是妇女史研究的双重目的。 从事妇女史研究,首先面临的困难就是史料的缺乏,因为传统史学依据的主要是官方文献,而官方文献里涉及女性的内容几乎是微乎其微。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定宜庄在《历史研究》2002年第6期上撰文说,“虽然如今的史家已越来越重视大量地方的和私人的记载,诸如方志、笔记、年谱、家乘等等材料的利用,但这些材料的写作者主要也仍然是男性。这就存在  相似文献   
6.
江沂 《中国档案》2006,(10):26-28
《红军长征记》是记载红军长征史实的最早文献之一,是长征亲历者的群体口述史,1942年出版,如今已存世不多。有人曾在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里看到朱德签名赠给埃德加·斯诺的初版本,其实此书陕西省档案馆早有保存。最近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我们探询了此书的编写过程,竟然意外了解到红军长征结束后,开展第一次征集活动的诸多细节,以及长征示人的最早记录。而《长征画集》则是长征过程中黄镇同志亲持画笔留下的记录,读来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7.
<奇袭白虎团>"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演出单位:山东省京剧团 拍摄单位:长春电影制片厂 出品时间:1972年 革命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的故事,来自于朝鲜战场上的真实事迹.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影资料馆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隶属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电影档案收藏和电影研究机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导下的国际电影资料馆联合会(国资联)的会员。中国电影资料馆成立于1958年,对外拥有中国电影资料馆和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两个名称。  相似文献   
9.
值得警醒的档案流失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沂 《中国档案》2004,(5):35-35
面对同一事件,不同媒体不同人会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报道。比如三月初呼和浩特市档案馆接受收藏家刘振雄捐赠一事,档案界的媒体大多只对捐赠义举进行渲染,而新华社记者的关注目光却落在捐赠中的另外一个细节上。  相似文献   
10.
1934—1974年,整整40个寒暑春秋,这是一位叫格蕾丝·狄凡的美国女子在中国度过的岁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