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信息传播   49篇
  2016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鸣 《出版经济》2005,(8):37-39
本刊讯(江鸣报道)近日第十六届全国书市组委会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第十六届全国书市,将于2006年6月16日至22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新疆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的进程中,怀着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深深眷恋,对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特别是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抢救正在变成电视人的行动,这是我们精神家园中的一种文化自觉. "吴头楚尾"的镇江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在这个并不很大的区域内,散布的民间文化也是摇曳多姿.镇江电视台记者以忠实记录的科学态度,收集整理了一大批"活鲜鲜"的"确证性"资料,镇江电视台还和镇江民间文艺资料库携手长期合作,有效抢救、保存了一大批可供研究的"生活的原版".  相似文献   
3.
在“中秋节”即将到来之际,人们似乎对一年前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栏目播出的一则“南京冠生园使用退回的陈馅料生产月饼”新闻仍记忆犹新。该则新闻播出后,一时间全国上下震动,议论纷纷。“陈馅月饼事件”发生后,尽管当地有关部门表示了要严肃处理,采取了相应措施,对质量进行了检验,甚至采取某些措施让月饼销售点仍摆卖“南京冠生园”月饼;尽管各地的“冠生园”生产企业纷纷发表声明,表示此“冠生园”非彼“冠生园”。  相似文献   
4.
5.
从中国加入WTO前的一段时间直至目前,有关中国出版业"走出去"、如何"走出去",一直是业内议论、关注的话题.有关领导在讲话中希望出版业"走出去";业者也在探讨如何"走出去";有的在收集情况作"走出去"的筹划;个别更进一步者已进行了准备性投资,形象的说法就是拿部分资金去试探,业者站在国门边观望、等待,一挨合适机会出现,即可迈步跨出国门--走出去.大家所期望的、所关心的,是希望我国出版业能够充分利用WTO的规则到大海中游泳、锻炼,是希望我国出版业能够在新世纪进一步向世界弘杨中华文化,是希望我国的出版业更加强盛,立足于世界出版强手之巅.  相似文献   
6.
近闻,新闻出版领导机关又对十几家出版社进行了处罚,其中被撤销的一家,被停业整顿的数家,还有数家被责令由主管单位进行内部整顿。据悉,那些受新闻出版领导机关处罚的出版社,其主要问题并不新鲜,仍然是多年来的老问题——出卖书号。又悉,被撤销的那家出版社年出卖书号的总量,占该社年出书品种总量的50%以上。 出卖书号的出版社可谓账算得“精”:不用花费力气去做那些编稿、审稿、校稿等细而琐碎事务,也不用去为书的版式、装帧设计及书的宣传策划而伤神费脑,还不用去为书的销路而发愁,更不用出版社投入资金去支付排印装及纸张等费用,只需从有关部门领来书号后,又将书号签发给购买者,一万、两万……钱就到手了,省时、省力,无本万利,效率极高,绝对的“资源配置优化”。  相似文献   
7.
市场这个词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现在,人们越来越看得清楚了。毫无疑问,经济报道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要把市场作为自己的一面镜子,那么,如何把创优的视角对准它的课题也就急迫地放到了我们的面前。消费者购买商品时都追求“名、特、优、  相似文献   
8.
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的2001年,可谓“好戏连台”。先是申奥成功,国人振奋,反映出中国的不断繁荣与强盛;接着是历经15年的艰难跋涉,中国的脚步终于跨进了世贸组织大门,标志着中国将更加开放。更为重要的是,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新闻出版行业也不例外,在2001年可以说也是“好事不断”。先是新闻出版署升格为新闻出版总署,这是自50年代新闻总署、出版总署先后撤销、80年代恢复国家出版局和成立新闻出版署以来,国家新  相似文献   
9.
江苏镇江广播电视总台近两年来,坚持以项目为抓手,跳出镇江宣传镇江,取得了可喜成果,其做法被一些专家、学者概括为“小城市、大手笔,低成本、高回报”,使原来长期滞后的对省内、国内和境外的宣传工作很快走在了全省前列。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开始不久,听到一位出版社负责人说:“出版社卖书号不合算。”究竟如何不合算,这位出版社的负责人没有说,但账想必是算过的。若干年来,尽管宣传、新闻出版管理等部门严厉禁止买卖书号、买卖书号却一直是出版界的痼疾,有的出版社还出现不卖书号似就难以为继的征兆。 为什么有的出版社或者出版社的有关人员热衷于卖书号,卖书号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里不妨为卖书号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