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批评报道屡吃“官司”的原因,就文章本身的内容看,不外乎两种:客观性的事实失实──或基本失实,或部分失实;主观性的言词失当──或恣意推论,或片面评论。由于事实属实是任何报道都必须无一例外恪守的准则,没有探讨的余地,所以用词规范就成了批评报道必须尽力注意的问题。当然,这不仅仅是为了少惹麻烦。言词的客观性是由事实本身的客观性决定的,所以客观性的言词失实仍然属于事实失实。而言词的主观性则表现为作者基于不同的立场和动机而作出的判断和评价,所以带有主观色彩的言词的失实基本体现为评论失实、推论失实。如何区分评…  相似文献   
2.
得到一个案件的采访线索后,记者和媒体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这个案件让报吗?如果有关部门不让报道,那么,不是记者采访碰“钉子”,就是稿件胎死腹中,从而造成媒体与司法关系的紧张与冲突。有效缓解这种矛盾,既是促进司法公正的需要,也是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客观要求。一、现有要求:“两项规则、三条纪律”如何进行案件报道,目前法律上并无明确规定,一些规范性要求主要体现在“两项规则、三条纪律”中。“两项规则”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人民法院法庭规则》和1998年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严格执行公开审判制度…  相似文献   
3.
我们肯定办报的"律师模式"--在现有规则下适者生存;鼓励办报的"法学家模式"--用批判的、超越的眼光审视当下;推崇办报的"检察官模式"--适应现有规则,并用监督的眼光去发现问题,用理性的建言来完善规则.<检察日报>创刊不过18年时间.欣逢法治时代,笔者供职法治媒体,18年来坚持用法律人的眼光关注社会热点,用新闻人的情怀传递新闻温度,用评论人的理性发出建设性的声音,尽绵薄之力推动中国法制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4.
事关中华民族新世纪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纲要,朱基总理的报告只用了1.5万字,而且有代表统计过,报告涉及的数字只有30多处,比以往的政府工作报告都要少。 这样的设计,除了让我们感受到总理对代表时间的尊重和作风的雷厉风行以外,至少还可以得出这样两个结论,一是求实--说到的就争取做到,不便计划的暂且不说;二是效率--代表时间宝贵,习惯提纲挈领;百姓杂务繁多,无法忍受冗长。所以,"短"是信息化时代百姓的普遍要求,也是体现效率的最好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师:昨天我们自学了《可爱的草塘》一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生:(齐说)主要讲草塘的可爱。师: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草塘的可爱呢?生:作者是从美丽的景色和物产丰富两方面写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揭题,提出要求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一节观察作文课。(板书:“观察作文”)师:要求大家做到:仔细看;认真想;大胆说;写具体。能做到吗?  相似文献   
7.
暗访偷拍,新闻学上称之为隐性采访。与显性采访相比,隐性采访因为不暴露身份,而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近事实真相,因而在揭黑类报道中受到青睐。  相似文献   
8.
新闻侵害名誉权、隐私权新的司法解释建议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刊今年第1期发表了《新闻侵害名誉权、隐私权新的司法解释建议稿》的条文,并对建议稿的由来作了说明。从本期起,开始刊登建议稿条文的依据部分,将分期连续发表,望广大读者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9.
准确权威案件报道必须表达准确、来源权威.这是由新闻的真实性和法律的严肃性共同决定的.1.尽可能参照公开法律文书,保证信息来源的权威性.公开的法律文书是披露案件事实最权威的载体,是反映公开职权行为最重要的窗口,是在众说纷纭的案件事实中判明法律事实的捷径.因此,对于公开的法律文书特别是起诉书、判决书等不一致的内容,要仔细核实,清晰交代新闻来源,合理反映各方声音,不故意偏袒一方当事人.真正做到这一点,即便内容失实,根据特许权原则,也可减轻媒体侵权责任.①相反则可能超越诉讼程序,进行预先定性定罪式的报道和评论,乃至形成屡遭诟病的"媒体审判".  相似文献   
10.
一、北人南迁对经济中心南移的推动作用 宋朝经济中心的南移不是个偶然现象,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北人南迁从秦朝时就已开始,在这个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于北人南移,不仅增加了江南的劳动力,更重要的是带去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加快了南方的开发。 历史上共有五次大规模的北人南迁。第一次,是在秦朝建立后,始皇赢政派遣五十万人南戌五岭,并在统一南方越族之后,设置了桂林、南海、象郡等三个郡,使中原铁器传到珠江流域,更新了当地的生产工具,从而促进了当地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