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9 毫秒
1.
音乐艺术的审美反映特性主要通过表情达意的间接性和超越性、情感的概括性和不确定性等方面体现出来,再加上音象的象征性和暗示性,形式的流动性与合乎美的规律性,它们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流动的美,体现了音乐情感艺术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吴红光  贺天忠 《编辑学报》2004,16(6):410-411
通过编辑实践总结出科技文稿编辑的一些实用方法,如沿题索文法、依点索证法、互证法、数据库检索法、资料核查法、参考文献衡量考查法、综合考查法.  相似文献   
3.
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采用了"主副线平行发展,侧线穿插钩连,人物盘根错节,揭示心灵辩证发展"的结构方法,使其艺术结构具有"圆拱"史诗般的整体性、时空异常式的开放性和突入心灵深处的现代性的三大特征。  相似文献   
4.
刘勰的《心雕龙》处于中国古代“意象”说到“意境”说的转变过渡时期,且在《心雕龙》中首次将“意象”运用于美学领域,可以说“意象”说是由刘勰真正建立并使其系统化、体系化。如何营构融合审美意象,并完美地传达审美意象,是《心雕龙》“意象”说的中心内容。《心雕龙》环绕着“意象”展开了一系列艺美学上的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大量相关的学术范畴,形成了自身的体系,是中国古代“意象”说集大成的论作。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问题是学术界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近年来由于对此问题认识上提偏差,使艺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难以落实,以至产生了“艺术非意识形态”的怪论。本通过对几种有代表性的意识形态看法的辨析,力求说明其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6.
意识形态是一个弹性极大的学术用语,不能教条主义地只朝狭义化方向执守、规定.马克思和恩格斯原其中既没有把意识形态等同于系统的理论化的思想体系即纯抽象理论;也不等于统治阶级的思想即主流意识形态或政治意识形态;更不是被有些人一厢情愿地限定为"意识形态是带有阶级自觉的思想体系".应以辩证完整的学术眼光来对待广义意识形态和狭义意...  相似文献   
7.
“意象”说:中国古代第一个系统的诗学理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意象说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系统的诗学理论形态 ,其形成过程经历了两次大的哲学理论建构和三次自身的理论提升 ,到刘勰《文心雕龙》的问世 ,才形成为系统化的学说 ,《文心雕龙》是意象说的集大成者。对意象的类型和本质的问题 ,不能局限于古人的认识 ,而要根据文学创作的实践和文艺理论建设的需要作出切合实际的分类和科学的解释。目前学术界有人认为老庄哲学中的“道”是意象说的本质 ,这实际上是把意境说的本质误解为意象说的本质。《周易》“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是意象说最基本的思想 ,因此 ,意象的本质就是物象与主体情、意、理、趣、味相契合而形成的一种意识形态 ,审美意象的本质就是用语言或其它物质材料塑造艺术形象时显现于人脑中或物化为作品中的含蓄蕴藉性的特殊的意识形态。这是对意象和审美意象本质的科学解答  相似文献   
8.
大众传媒当今已成为特定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的载体,主要立足于现代高科技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对受众进行着全方位的潜在性的范导与控制,每一种新媒介的诞生都会对受众产生巨大的影响。作为工具性质的大众传媒,承担了意识形态的执行和渗透的功能。大众传媒对受众潜在的范导与控制的深层本质,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是新的异化现实在意识形态上的曲折复杂的折射,在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成为引导人们迈向美好生活的健康向上的精神大舞台。  相似文献   
9.
实践自由与审美自由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范畴,实践自由是产生形成审美自由的前提和基础,审美自由是在实践自由上的延伸和放大。美感不同于生理快感是超越生理快感的精神升华。以制造工具为前提的劳动实践是产生、形成、创造美和美感的物质基础,人由动物的心理心态结构转化为人的生理心态结构是产生、形成、创造美和美感的生理心理基础,而不断增长的物质化需求则是产生、形成、创造美和美感的源源不竭的动力。美是显现契合人的理想或本质力量并给人以精神愉悦的对象。  相似文献   
10.
意境与境界的区别及抒情性文学的最高评价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学术界对意境和境界这两个概念等同使用的现象相当普遍,并把意境作为评价抒情性文学作品的最高标准,这不符合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实际。意境和境界是两个不同的美学范畴,且意境封闭性很强,不能作为评价抒情性文学的最高标准,而以境界代之,则可有较大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