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由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和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联合组成的中国纪录片战略发展研究课题组,对2013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调研和研究,并发布了《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4)》。课题由北京师范大学张同道教授与中国传媒大学胡智锋教授主持。本文为该报告的精华版。  相似文献   
2.
当今我国体育事业正处于从高端竞技体育延展到社会大众体育的转型期,在各家专业体育报纸纷纷走向衰落的报业寒潮里,都市报的体育版面若依旧采用竞技体育路线,虽然在短期内可以节约成本,但是从长远来看,无异于饮鸩止渴。只有开辟新的报道视野,都市报的体育版面才能够得到长期稳健的发展,而大众体育报道不失为一种良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2008年北京奥运会官方纪录片的创作建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由于中国从奥运会参赛国变成了奥运会举办国,这一身份的变化使得中国人第一次有机会从事国际奥委会官方纪录片的制作。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筹备工作后,2007年5月北京奥运会官方纪录片最终交由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  相似文献   
4.
残奥会作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项体育赛事,同时也致力于传播新的残疾观念、促进残疾人的社会融入。而媒介作为传播残奥会的重要载体,它对残奥会的新闻话语建构影响了公众对残疾人群体的认知。因此本文以1984年到2018年《人民日报》对夏季和冬季残奥会的报道为研究样本,采用文本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其新闻话语的建构和演变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探讨新闻话语背后的不同残疾模式。研究发现,《人民日报》对残奥会的报道经历了"伤残""残疾"和"残健融合"三个不同的新闻话语阶段,这些新闻话语受到"残疾人慈善模式""残疾人医学模式""残疾人社会模式"等不同残疾模式的影响。从联合国和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的最新议程来看,在2022年北京冬季残奥会的报道中,需要结合不同的残疾模式以及通过体育促进发展与和平的社会目标建构更加多元的新闻话语,以便建立一个更加文明和平等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奥林匹克运动是以体育为载体的国际社会运动,作为备受全球关注的公共事件,表征着全球社会新的发展趋势。而可持续发展作为新一轮奥林匹克运动改革的核心,成为焦点议题。但是在探讨可持续发展与媒介之间的关系时,以往的研究更偏向于技术视角,将媒介视为一种工具和手段,忽视了媒介在重构奥林匹克运动的价值和意义时所发挥的重要社会功能。事实上,随着媒介化社会的到来,媒介的影响力已经开始渗透到奥林匹克运动的诸多方面,正在经历从偏于物质化的“媒介”转向偏于制度主义和社会建构的“媒介化”。因此,研究在可持续发展模式下奥林匹克运动媒介化的新转向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不仅关乎在媒介化社会奥林匹克运动本身的发展方向,更是隐喻了人类将如何建构一个全新的社会。采用“媒介化”的理论视角,以体育组织的视角切入,系统梳理了奥林匹克运动媒介化过程中遭遇的现代性困境;在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下,国际奥委会在重新策定传播战略目标、拓展媒介渠道、统合传播主体、重构内容体系和重视传播效果评估等方面的新动向;以及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中国体育组织推动奥林匹克媒介化进程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