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1.
2.
赵运仕 《出版广角》2016,(15):88-89
讲述过去,是重视当下,也是思虑未来。有“史”的意识,体现“史”的价值,至少成为研究人生或社会的一个样本,能够以小见大,个人史书写才有持久的生命力。而这也正是《平如美棠》的范本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3.
历史阅读由热闹走向沉寂,其实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当阅读作为精神享乐而渐趋庸俗化,当出版作为一种文化而渐趋商业化,出版事业就远离了伟大与崇高,就失去了传承文明的意义,最终也就远离了读书市场。  相似文献   
4.
赵运仕 《河南教育》2011,(11):60-60
当编辑多年,我对文章汇编一类的书稿,尤其是教育方面的论文集,一向不感兴趣。一是因为这类书大多质量不高,甚至可以说乏善可陈;二是因为这类书出版后,市场前景暗淡,没多久就成了地摊上的打折书。或许,这是我个人的偏见。  相似文献   
5.
赵运仕 《出版广角》2014,(11):90-91
正社会在进步,我们不可能回到民国教材时代,那么,无论是对教育改革者,还是对普通读者来说,民国教材,只能是想说爱你不容易。一本《开明国语课本》的出版,引发广泛的关注。多家出版社争相跟进,对民国教材进行开发,影印本或排版本,全本或节本,印制精美,相继面世。然而,除了第一本《开明国语课本》形成一些影响外,其他民国教材的开发大多铩羽而归,叫好不叫座。有人说这是"民国热"余波所及,有人说这是怀旧复古之风,当"民国热"退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