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郑元昌 《新闻前哨》2006,(10):79-79
“影像点评”内容先上网,网友先睹为快,评头论足,然后见报。此举可谓开了党报在这一领域的先河。  相似文献   
2.
“小人物”是社会的主体,他们演绎着大社会。他们生活工作在社会不起眼的各层面,收入较低,待遇不高。正如先哲所说,他们是国家的脊梁,为社会的进步默默地贡献着。因此,他们的命运与国家和社会息息相关。正如此,新闻摄影者镜头前的“小人物”,成为新闻摄影工作者不可或缺的选题。  相似文献   
3.
张磊  郑元昌 《新闻前哨》2007,(5):F0003-F0003
第17届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复评于4月15日在汉揭晓。我省共有21件作品获奖。独守“空巢”的爹娘哟!(金奖) 2006年1月15日,湖北省浠水县洗马镇,65岁的毛学元老人和70岁的老伴张仕均在打扫房屋,准备过春节。老人有3个儿子,都是长年在外打工,为了多挣点钱,春节期间很  相似文献   
4.
一 在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精神文化生活也日新月异,丰富多彩,人民大众的摄影文化生活便是典型的例证。现在,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与摄影密不可分,或者说将照相纳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5.
细节是新闻摄影作品不可或缺的要素,它同文艺作品中的细节描写一样,目的是揭示人物的个性,服务于作品的主题思想。与摄影一脉相通的电影,更是注重细节的突出展示。近期上映的《金陵十三钗》中,让人心情沉重、永不磨灭的一个细节——琵琶弦的刻画,那种姐妹情、民族仇的情节极大地冲击着观众的心扉。新闻摄影作品对细节的展示是为了更好地揭示新闻事件的本质特性,  相似文献   
6.
去年12月下旬,我到荆州采访,发现了两条新闻线索:一条是荆州特殊教育学校有一个名叫赵先菊的26岁女聋哑青年上小学一年级;一条是江陵县资市小学一年级里有个年仅3岁的学生向世豪,我怀着浓厚的兴趣租车前往两地采访。 在荆州特殊教育学校一年级正在上课的一群“小不点”中,赵先菊特别显眼。陪同采访的王校长说,她10来岁学缝纫,车工娴熟,因没文化,不会裁剪。半年前,她的父母将她送到这里试学,谁知 她一学就入迷,强烈要求继续读下去。经上课老师同意,我进入教室,抓拍了赵先菊举手发言,哑语回答问题等一组《青春哑女与稚…  相似文献   
7.
一拍摄新闻人物,首先要研究新闻人物.这种研究,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要了解新闻人物的过去.我在去年10月进行的《老红军寻访记》系列采访活动中,对要采访的老红军都进行了认真的了解:是那方面军的、长征中的作战以及受伤情况、任职,再从当红军之初到胜利会师都一一了解.等到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庆时,这些老红军个个都成了新闻人物,如《投身革命不动摇》的老红军张海坚定革命到底的决心,拍摄了他向下一代讲述那段难忘经历的和蔼可亲的神情.《唱支山歌忆当年》老红军战士郑寿才忆起长征时,就神采飞扬地唱起当年送红军的山歌.这与采访之前的了解分不开.二是要了解新闻人物的喜怒哀乐.我去年在《老红军寻访记》的采访中,了解到老将军孔庆德对当今的腐败风深恶痛绝,他向人们讲起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辛,就痛击今天的不良风气,并一再强调我们的人民还没有富裕,全国还有上千万的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于是《老将军心系人民》的新闻人物现场肖像产生了,孔将军心系人民的神情真实地显露在读者的面前.三是要了解新闻人物眼前进行的活动内容,打有把握之战.如获1996年全国新闻摄影新闻人物现场肖像铜奖的《吴天祥在防汛第一线》,作者张宁、叶志卫对这位人民公仆,都非常的了解,在防汛现场,他们终于成功抓拍了吴天祥在防  相似文献   
8.
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发散思维起着主导作用,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和基础。发散思维是指人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寻找解题途径的一种思维形式,它从一点出发,沿着多方向、多渠道达到思维目标,具有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下面举例谈谈。一、一题多解例1:已知y=x2+px+q的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公共点,且坐标为(-1,0),求P、q的值。分析:根据y=x2+px+q的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公共点,可知公共点就是抛物线的顶…  相似文献   
9.
“美是到处都有的”(罗丹)。而新闻照片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向世人展示社会上发生的新人、新事以及新的动态,并以自身的形象性来揭示其间的美——以“至美瞬间”展示最有代表性的瞬间。读者正是通过这个审美瞬间来体会新闻照片给予的美感。 新闻照片的真实性是纪实之美的基石。新闻照片以真实的现场、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时间和真实的结果等,把新闻事件展示在读者的面前。没有真实性,就不成为其新闻照片。读者去体会新闻照片美的时候,总是从这个真实的基础出发的,真实的新闻照片让人激昂、激励人们去奋斗,去战胜困难。如大家熟知的获1975年荷赛最佳新闻照片的《波士顿太平梯事故》,照片反映的是美国波士顿一座公寓起火,消防队员在太平梯上营救两个被困的女孩子,突然太平梯塌了下来,救火队员两手扒住了救火梯,免遭坠地,可是19岁的姑娘布朗恩特和3岁的妹妹一齐跌落下来,姐姐当即摔死,妹妹因掉在姐姐的身上而幸免于难。照片四幅,从救人之初到被困者坠落的连续抓拍,很成功地记录了最有说服力的全过程,读者看完照片无不同情受害者。它是现实生活中的活悲剧,震撼和惊醒人们,去指责“太平梯”,波士顿当局在群众的强烈要求下,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