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3篇
教育   3858篇
科学研究   805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27篇
综合类   173篇
文化理论   19篇
信息传播   63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471篇
  2013年   348篇
  2012年   403篇
  2011年   426篇
  2010年   432篇
  2009年   423篇
  2008年   383篇
  2007年   333篇
  2006年   306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226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中国民族问题资料·档案集成》是一部优秀的档案文献编纂成果,涉及民族史、民族语言、民族自治地方概况、民族经济、民族文化、民族宗教等多种学科。文章试从选题、查选、编排等方面对《中国民族问题资料·档案集成》进行评价,论证其对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4.
它是一首歌,吟唱了成长的诗意,它是一首诗,书写了飞翔的憧憬。这如歌如诗的它就是《随蒲公英一起飞的女孩》。《随蒲公英一起飞的女孩》收录了22篇作品,多角度地传达了薛涛对成长的感悟与思索。《随蒲公英一起飞的女孩》、《惊喜》、《我的宋朝朋友》是其  相似文献   
5.
谭大江 《武当》2003,(4):13-15
四、目睹张祖意合太极拳的风格 在秘谱《太极拳道论》中,记有“真人张三丰行功架谱”三路,一路为七十二势,二路为六十四势,三路为五十七势。据张兴洲介绍,此三路太极拳练法与他家太极多有不同。陈式太极偏于冷脆刚猛,不利于养生;其他太极则强调松柔,有养生大用,但技击效用得之较迟。而本门张祖意合太极拳分三步练法,一路练柔,柔中有刚;二路练刚,刚中有柔;三路刚柔兼练,得刚柔相济。学者苦练三年,不仅养生之益得之于身,而技击功夫必致大成。此三路练法惟第二路与杨班侯当年所练快架相似,个中缘由,下文有叙。  相似文献   
6.
谭特立 《湖北档案》2001,(10):42-43
1912年10月,正当袁世凯权倾一时,炙手可热时,上海南洋公学校长辜鸿铭撰写的两本书,一名<中国牛津运动故事>,英语版,一名<幕府纪闻>,汉语版,发行海内外,其中谩骂、讥讽、挖苦袁世凯之文字,尖酸泼辣,一时成为奇谈.  相似文献   
7.
针对普通高校部分体质差生对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不高,学习热情难以调动等情况,分析了高校体质差生对体育课兴趣不高的现状及原因,就如何提高这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论述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就馆藏文献数字化建设提出了加强数据库建设,加强文献的深层次开发,加强数据库的质量控制,加强图书馆员队伍建设等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厦门教育事业是特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本文回顾和总结了改革开放20年来厦门教育事业长足发展的成绩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成果;按照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厦门教育之城规划》制定的蓝图,提出“十五”期间和二十一世纪第一个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设想,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谭榷 《新闻记者》2002,(6):30-31
为文持论须有分寸 ,一图痛快往往会走向另一端 ,此所谓“过犹不及”也。读《新闻记者》今年第4期季为民的《质疑“亲历盗墓”》一文 (下简称“季文”) ,我就有这样的感觉。现将陋见陈述如下。去年央视记者以暗访的方式摄录了盗墓者的一次盗墓过程 ,并把它作了报道。当时的反应是一片赞许声。季为民先生为此撰文 ,引用许多具体的法律条文 ,从犯罪构成要件进行论证 ,认为这个记者的“亲历盗墓”已经构成了犯罪。我以为这种看法有其一定的道理。然而 ,季文的问题在于抹杀了盗墓者的盗墓行为与记者暗访的客观区别 ,也就是说 ,没有将两者的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