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1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后现代主义思潮与教育评价观念的演变入手,通过梳理其演变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的评价理论家在后现代思潮影响下的观念与理论变化,探索当前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出现的"后现代主义教育评价观"。不可否认教育评价观念的演变受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但这并非是一种由此及彼的突然骤变,也不是导致其变化的唯一和单向的因素,因此必须要立足时代与社会,用发展的眼光来把握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2.
高凌飚 《辽宁教育》2013,(14):28-29
学习与考评是教学的两个方面。过去人们仅仅把考评看作是对学习结果的检查,学习与考评是对立的;考评的内容局限于对知识的了解和理解,忽视了对学习能力与方法的考评;考评基本上是由外部主体来实施,没有注意调动学习主体即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考评的方法单一,既不能全面检查学习效果,更没有顾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这样的考评方式不能充分发挥考评对学习的促进作用。为此,新课程提倡建立一个内容多维、主体多元、方法多样、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的学业评价体系,以评促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数学素养一词源于20世纪中叶的西方,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数学素养是同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时代变迁的产物,它的提出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历史性和价值性。对数学素养的诸多定义进行厘清,可得到四种观念类型:特定区域和背景说、数学内容说、数学过程说、综合性诠释。数学素养与数学、数学专业素养等概念之间存在本质区别,它具有思想性与实践性的双重品质。辨析西方数学教育中数学素养概念,有助于人们认清概念的本质和价值,唤醒数学素养教育的意识和信念;有助于丰富数学素养的理论研究,并为实践性探索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5.
教育研究的过程中常常需要了解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或智能发展水平,为此需要设计一些专门的测验来收集研究资料。测验所涉及的理论及实践问题很多,不可能在这里一一介绍。有兴趣的教师可另行阅读教育测量学的专著,如桑代克等著、叶佩华等译的《心理与教育的测量和评价》。这里只准备介绍测验的基本方法。一、两种常用的测验教育研究中常用的测验有两种:一种为成绩测验,一种为学能(智力)测验。成绩测验的目的在于了解或评价学生的学业情况,主要是对知识的记忆、理  相似文献   
6.
SOLO分类法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OLO分类法是一种新的评价理论,它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值得深入研究。通过研究,在阐述其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SOLO分类法对学习理论的贡献:把“阶段”观念迁移到具体的学习任务,使之能应用到教学实践;解释了功能方式的转换,克服了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理论困难。教学评价中的应用:为评价学习的质量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为不同学科的教学评价构建了一个比较学习质量的共同平台;为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新西兰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由于历史原因,其教育深受英国与欧洲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受美国的影响日深。近年来,新西兰逐步把注意力转到了东南亚及太平洋上诸岛国,交流日增,教育上也  相似文献   
8.
“教育评价”概念变化溯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评价概念的变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其内涵在不断地扩大、丰富和发展。教育评价的概念从等同于教育测量、测验,扩大到对课程、教学的关注,再到“考评是学习过程的一个完整的组成部分”。造成教育评价概念变化的原因既有宏观层面上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因素,也有微观层面学习理论变化的因素。分析教育评价概念的变化及原因,对深入理解当前我国教育评价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研究中常有遇到各种分类的问题。如:学生表现的分类,试题的分类,学习能力的分类等等。通过分类,抽取出一类事物的其性,再通过不同类之间的比较分析,找出不同类事物之间的特点,这样我们就可以了解事物的本质。过去分类的方法是凭经验作出主观的估断,这显然是不够科学,不够准确的。把统计分析中的聚类分析法应用到教育心理学上,通过把要研究的对象(群体)用若干指标(又称变量)加以区分,划分为一定。类别,就可以使分类工作建立在科学、准确的基础上,使我们能够通过对分类总结的分析获得更为丰富和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以发展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应如何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我们认为,首先是要敢于革新,打破因循守旧的传统惯性,大胆采用新的教学策略。其次是不要对传统和现实采取虚无的、完全否定的态度,要认真地分析传统的不足和优点,避短扬长,用新理念来改造旧传统,使新理念在现实中真正扎下根来。再次是应该博采各种教学理论的长处,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来适应不同的实践需要,扩大新教学策略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