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教育   40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3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文章主要探讨声音变化.目光接触.动作手势变化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2.
现行教材中的"解决问题"不同于老教材中的"应用题",它把重点放在策略的使用上。在四至六年级的教材中依次安排了画图、列表、列举、倒推、替换和假设,而转化则是六年级下学期学的一种策略,也是解决问题中最常用的一种策略。转化是指把一个数学问题转变成另一类已经解决或容易解决的问题,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的一种策略。在数学规律、数的计算和公式推导的学习中都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间俗语和现代流行的节日短信区别在于,以春节、端午为代表的传统节日文化以农业记时、祭祀驱邪、迎新纳福等为主要内涵,而现代节日文化则以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爱情美满、友谊长久为主要内涵。其原因有三:其一,解放后国家发展经济的需要对文化的冲击;其二,物质发达对传统精神的淡化;其三,人们对文化社会功能的选择性需要。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对待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应当采取扬其精髓,去其糟粕,继承发扬的客观态度。  相似文献   
4.
《尔雅·释器》中生产器具类词语分为三类,分别是农具、渔具和猎具,其中猎具分为网具和弓箭两类,如斪斸、定、斫、鐯、(虏斗)、疀在类别和功能上有细微差别.《尔雅·释器》生产器具类词语的命名理据主要有形象理据、材质理据和功用理据,形象理据是从形象特征等外在因素出发进行命名的,材质理据是根据器物的材质、原料的区别来命名的,功用理据是从功用的角度出发的.《尔雅·释器》中的生产器具类词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农业发展情况和渔猎发展情况,如金属质地的农具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渔猎发展日益专门化等.  相似文献   
5.
《乐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较为完整的音乐类书籍,书中记载了乐器词共19个,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先秦时期的乐器及音乐状况。《乐记》中的乐器词,按制作材料划分,有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乐记》中乐器词的相关记载,反映出先秦时期音乐在祭祀、舞蹈、宴客等场合的广泛应用,也反映出音乐的等级区分、音乐的德化功能以及儒家推崇古乐、和乐,反对新乐、侈乐的音乐观点。  相似文献   
6.
以麻辣著称的川菜系中国四大菜系之一。川菜菜名以独特的方式反映着巴蜀地区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成为中国地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搜集了500种常见川菜菜名,考察其命名方式,进而探析了这种独特语言现象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礼记》是我国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书中记载的服饰类名物词数量众多,包括祭服、丧服、朝服、吉服等各种具体的服饰类名物词共计152个,这些众多的服饰类名物词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服饰语义场。而服饰是划分社会等级、辨别亲疏关系、表达人们心愿的重要工具,本文在全面考查、整理《礼记》服饰类名物词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些服饰类名物词系统的不同层次,同时探讨了先秦礼法制度下的服饰礼仪文化。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为核心。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刻内涵。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历经百年沧桑,大致分成4个阶段:新文化运动到建国是教育现代化概念的萌芽时期;建国后30年是教育现代化的曲折探索时期;改革开放到2012年是教育现代化的加速变革时期;2012年进入新时代以来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全面发展时期。面向未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立足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要着重抓好4项改革建设: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优化教育结构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资源公平配置。  相似文献   
9.
大足石刻艺术属于宗教艺术范畴。瑰玮奇崛之美在大足石刻中有着极佳的生成、生长以至不断壮大的艺术土壤。瑰玮奇崛之美与其他诸美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共同丰富并支撑起了中国石窟艺术史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众美悉备的艺术宝库。  相似文献   
10.
透过对《风俗通义.声音第六》中声训词条的整理,发现东汉时的人们往往在阐释某种事物的名称时使用,本文试从音同音近角度切入探究声训词条背后的文化信息。从音乐的治国教化功能、阴阳五行认知模式、汉时的天人感应哲学三个方面,探究汉时人们的部分思维习惯和文化定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