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科学研究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九寨沟、黄龙风景区的降水特征及其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长艳  李跃清  彭俊 《资源科学》2006,28(1):113-119
利用九寨沟、黄龙地区附近代表站的降水资料及NCEP/NCAR 1959年~2002年共44年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小波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对九寨沟、黄龙地区降水以及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九寨沟、黄龙地区的年降水总量为693.7 mm,降水主要集中在5月~9月,干湿季明显,7月份降水最多。44年来本区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降水的减少主要发生在夏季,尤其是7月。九寨沟、黄龙地区的水汽输送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这种差异和季风环流演变有密切的关系。冬、春季本区的水汽主要来源于中纬度偏西风水汽输送,夏、秋季节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西太平洋地区。夏季风的异常变化引起的南来水汽向北输送的减弱,是造成九寨沟、黄龙地区降水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九寨沟、黄龙地区多雨年和少雨年来自西太平洋、东海的水汽输送特征有显著差异,多(少)雨年来自西太平洋、东海地区的水汽输送显著偏多(少)。  相似文献   
2.
“日光城”拉萨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利用拉萨1970年~2004年的日照时数、水汽压、降水、云量等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讨论了35年来拉萨日照时数气候变化特征及变化原因,主要得出以下结论:拉萨年日照时数达2 980h;一年中10月份的日照时数最长,长达281h,8月份日照时数最短,为219h。4个季节中,秋季日照最丰富,长达777h,其次是春季、冬季,分别为769h、736h,夏季最少为698h。1970年~2004年以来拉萨的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近58h,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日照时数更是显著减少;4个季节中夏季日照时数的减少幅度最大,减幅为27h/10年。大气水汽压、降水是影响拉萨日照时数变化的主要因子,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它们的显著增加对该时期日照时数的减少有着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地表辐射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蒋兴文  李跃清 《资源科学》2010,32(10):1932-1942
青藏高原由于条件艰苦,地面观测站点少,对其地表辐射整体特征的认识还较初步。本文利用全球能量与水分循环试验的地表辐射收支工程(GEWEX-SRB)提供的卫星资料反演的1983年7月到2005年6月的地表辐射资料,研究了青藏高原地表辐射的基本特征及云对辐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地表向下短波辐射全年均在高原西南部最大,在雅鲁藏布江下游最小;②地表向上短波辐射最大值主要出现在春季,而最小值出现的时间存在区域差异;③地表有效辐射全年均为正值,在高原西南部最大,东南部最小;④地表净辐射由南向北逐渐减少,夏季最大,冬季最小;⑤云的地表向下和向上短波辐射强迫均在高原东南部最大,西部最小;⑥云的地表向下长波辐射强迫在高原西部边缘地区最大,西南地区最小;⑦云的地表净辐射强迫春、夏季在整个高原均为负值,秋季在高原东南部为负值、西北部为正值,冬季在整个高原均为正值并且水平变化小。  相似文献   
4.
九寨沟、黄龙地区水资源的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九寨沟、黄龙地区附近代表站的降水资料及NCEP/NCAR1959年~2004年共46年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小波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对九寨沟、黄龙地区水资源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九寨沟、黄龙地区的降水以及水资源的多年平均值分别为691mm、247mm,季节变化明显。46年来,该区年平均降水以及水资源的总趋势是减少的,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1994年以来减少趋势尤为显著;两者的减少主要发生在7月份。本区年水资源的年代际变化最显著,主要是15年左右的周期。九寨沟、黄龙地区7月份降水、水资源的变化与大气环流和南来水汽的变化有密切关系,主要的影响因子是巴尔喀什湖以东到贝加尔湖以南地区的500hPa高度场形势和来自南海西太平洋地区的偏南风水汽输送。高度场以及南来水汽两个主要因子的变化导致80年代尤其是1994年以来九寨沟、黄龙地区7月份降水显著减少,进而影响到全年降水,使其也呈减少趋势;降水的异常变化进一步引起了九寨沟、黄龙地区水资源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