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2篇
教育   504篇
科学研究   100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17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10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在向量球对称分布的基础上研究与向量球对称分布有关的一类矩阵Beta分布,并给出了矩阵Beta分布及其逆的密度函数和k阶距。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对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青 《现代情报》2001,(4):23-24
知识经济为科技期刊的持续发展带来契机,知识经济的特点是知识信息国际化,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强化信息与教育功能。它对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基本要求,即知识经济下科技期刊应国际化,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办好科技期刊,编者也应掌握相关知识提高素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中国历代藏书楼阁的建筑持点。对著名皇家藏书阁的建立、藏书、命名由来及其现状,一一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农业科研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青 《科研管理》1995,16(5):60-64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2001年辽宁省及其14个城市自然资源的使用程度以及由此对土地的占用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分析.研究表明:辽宁省绝大部分城市的生态负荷超过了其生态容量,全省人均生态赤字为1.31 hm2;资源和资源加工型城市(盘锦、鞍山、辽阳、本溪和抚顺)构成了生态严重超载的"黑色带区",其生态赤字高达2.45hm2~5.23hm2/cap;仅锦州没有生态赤字,具有相对可持续性.化石能源消费是生态负荷的主要来源,全省该项足迹为1.63 hm2/cap,占总足迹的67.3%;上述生态赤字最高的5市的化石能源足迹比例更高,均在75%以上.耕地类生态盈余主要分布在锦州、铁岭、葫芦岛和盘锦,赤字主要分布在大连、本溪、抚顺和丹东,全省耕地略有盈余.全省水域类生态盈余较高,主要分布在大连、盘锦、葫芦岛、营口和锦州5个沿海城市及丹东市.绝大部分城市出现牧草地类生态赤字,所有城市的林地略有盈余.辽宁省各市的生态效率(单位生态足迹的GDP值)很不平衡,最高者(沈阳)是最低者(阜新)的10倍多;工业产业链级高(如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发达的城市的生态效率高;工业不发达或产业链级低(如资源开采和资源加工业)和服务业不发达的城市的生态效率低.文章针对生态足迹的结构和地理分布,对辽宁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战略取向建议.  相似文献   
8.
牛炳昆  王青 《科教文汇》2007,(5X):117-117
论文在分析学生就业去向和其他院校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给出了符合学校特色的培养方案。提出结合执业考试设置培养方案,重视继续教育和研究生层次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互联网+”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在不断地深度融合.基于“互联网+”的农民大学生O2O混合教学模式,构建线上学习支持服务的同时,线下开展融入探究性实践和体验学习,强化实践体验作为线下教学辅导的主要方式,用实践为主导的翻转互动教学完成线上线下学习互补,使农民大学生学习行为更有效,收获富有个人价值的知识成果.  相似文献   
10.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一直是我国高等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培养具有良好道德素质和高尚道德情操的高等专业人才更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文章通过对大学生道德体验的缺失分析,提出了增强大学生道德体验对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习惯、促进大学生道德自觉所具有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