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3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俞平伯在中国新诗艺术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既是一位杰出的新诗理论家,又是一位杰出的新诗诗人。文章从几个方面论述了俞平伯在新诗理论上的建树和创作上的贡献,指出俞平伯很早就十分重视新诗的艺术问题,提出了白话诗的三大条件和自由真实的做诗信念以及平民化理想,创作出了大批的优秀新诗。他的理论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研究,他的新诗作品至今仍是新诗宝库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诗艺术深受西方诗歌艺术的影响,这是诗坛共识。但是,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影响的程度有多深,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对一些具体诗人与具体诗作,进行了具体分析,初步揭示了中国新诗的西诗艺术影响倾向。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诗歌理论认为诗有六义:风雅颂比兴赋。后来人们把它们分为诗体与诗法。风雅颂是《诗经》国风、大雅小雅、商颂的诗体分类,比兴赋是从《诗经》中总结出来的诗的表达方法。按照古人的解释,比就是比喻,兴就是起兴,赋就是铺陈。这就使我产生了一个疑问,按照上述解释,比兴赋在文章写作中也是可以运用的,为什么只把它们定为诗法,而没有人说它们是“文法”呢?那么  相似文献   
4.
戴型舒是新诗坛的名将,是中国现代派诗人的领军人物。他的诗代表了一个时代,虽然作品不太多,但出手不凡,均是精品。他的诗风几经变化,对中西诗艺作了适度选择,今天研究他的诗。对于总结新诗的创作经验,推动新诗艺术发展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诗受西方诗歌艺术的影响很深 ,但这并不能说新诗就没有接受中国传统诗歌继承。只是这种继承有自觉与非自觉之分。新诗在传统诗歌继承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成绩 ,但距离要求还有一定的路程。至于要继承些什么 ,本文已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张戒与诗味     
张戒是南宋论诗以味审美的重要人物之一.他认为诗而没有味,便无复可观.他对诗的审美,有自己独特的要求.他论诗以言志为本,又要求志文兼备;他要求诗歌味不可及,又要含蓄有度,写出一时情味;他推重曹植、杜甫以韵以气胜,强烈地批评苏轼以议论为诗、黄庭坚补缀奇字的不良风气等等,从而使他的诗歌审美理论形成了明显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严羽与诗味     
严羽是南宋的重要诗歌理论家,也是以味为审美中心的诗歌理论家。他在其诗论中虽未直接用味这个概念来统帅自己的诗论,但实质上提倡的却是味外之味,并且以这个标准来衡量诗人,评论诗歌艺术。他以兴趣这一概念作为味的重要标准,提倡别材别趣,主张不涉理路不落言筌,反对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他以禅喻诗,主张妙悟。他的这些主张,对中国诗歌艺术的发展,有着重大与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零点研究集团进行了一项国际品牌亲和力的主题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土壤上耕耘时间长且本土化程度高的国际品牌最能获得国人好感.其中以美德两国品牌占主导.大众、IBM和可口可乐位居前三。  相似文献   
9.
答:“州”在我国出现较早,《尚书·禹贡》中就已经提到了“九州”的名称和位置,其他的先秦史籍,诸如《尔雅·释地》、《周礼·职方》、《吕氏春秋·有始览》等等也都有“九州”的记载。然而。先秦的“九州”只反映了当时人们头脑中已经形成的一种地域观念。直至秦统一确立郡县制度,并没有“州”的设置。到了汉武帝时期,疆域扩展,为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将全国分成十三个监察区,因名称多采用《禹贡》和《职方》中的  相似文献   
10.
管理者必须是内行黄钢一、企业管理人才的现状与差距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谈到实现现代化所必须解决的四个前提时,将“要有一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干部队伍”作为重要的问题予以强调。随着企业领导体制的改革,企业管理者队伍经过调整及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