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科学研究   1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河源区径流变化及其对降水的响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研究了黄河源区近50年来的径流、降水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了降水对黄河源区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黄河源区近50年的降水和径流变化规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一方面,20世纪60年代~90年代的平均径流量的总体趋势为“多-少-多-少”,吉迈测站的径流年际波动比较剧烈,玛曲测站年际变化不大,变差系数较小,只有0.09,吉迈、唐乃亥测站的汛期径流量表现为下降趋势,非汛期的径流量表现为上升趋势。另一方面,20世纪60年代~90年代的平均降水量的总体趋势为“丰-缺-丰-缺”,降水年际变化不大,除达日气象站以外,其余5个气象站的降水量按照从上游至下游的顺序逐渐减少,达日、久治、玛曲、河南外斯4个气象站汛期降水表现为下降趋势,非汛期的降水表现为上升趋势。计算区间降水与吉迈、玛曲和唐乃亥水文站相同时段内的径流量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44、0.57和0.67,而且相关系数的大小按照从上游到下游的顺序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2.
缺水地区农业灌溉用水替代与农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论述了基于经济可持续发展条件下实现资源替代的理论内涵,利用河北平原灌溉试验资料及京津唐地区1980年~2000年的农业系统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农业用水条件及变化,系统阐述了:①实施控制灌溉技术,利用土壤水替代灌溉水;②实施农业高产栽培技术与节水灌溉技术结合,替代短缺的灌溉用水;③通过农业产业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实现资源替代等的理论可能性与实际效果.结果表明,京津唐地区农业用水在零增长的条件下,实现了农业向可持续发展的走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旬为最小时间,自然乡及其不同作物播种面积为最小空间计算单元。在对农作物需水和来水要素进行逐项逐旬系列年分析后,采用时空同步长系列对比分析法,对农作物需水的自然平衡状态进行了计算及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利用不同灌区的系列年灌溉可供水量及区内作物结构等资料,采用目标规划’方法,对不同灌区系列年可供水量,进行不同作物之间的最优分配计算及分析,即空间调配。 由于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特性和水分贡献程度不同,据此,本文采用N·H·RAO博士提出的作物灌溉用水动态优化配水模型: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用水结构变化趋势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城市用水结构的合理确定与科学预测是制定水资源发展利用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实现区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乃至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分析北京市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等在结构上的变化及其规律的基础上,系统阐明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并探讨了未来用水结构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未来水资源供需形势的影响,旨在为协调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体系,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位于京津以南、太行山以东的河北平原,由山前倾斜平原、黑龙港低平原和大运河东部滨海平原所组成。这一带由于南来的水汽受到泰、沂山区的阻挡,年降水量比周围地区少100—300mm,而蒸发量却比周围地区大50—100mm,缺水程度比一般地区为重。缓解本区水源短缺的对策有两种,即开源和节流,应以节流为主,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金沙江梯级水电开发区NDVI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丽光  姚治君  王蕊  刘兆飞  吴珊珊 《资源科学》2014,36(11):2431-2441
基于1999-2012年的SPOT-VGT数据和相关的降水、温度数据,运用空间插值、逐像元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金沙江梯级水电开发区NDVI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其主要驱动因子。研究表明:114年来该区NDVI和温度均呈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分别为0.044/10a和0.3℃/10a,降水呈下降趋势,倾向率为-181.7mm/10a;2该区NDVI年内变化呈倒单峰型,最大值出现在8月,最小值在3月;年际NDVI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08年达到最大,但2009-2012年有所下降;3像元NDVI变化趋势明显,92.6%的像元呈上升趋势,其中显著上升的占56.1%;趋势系数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水电站周边像元的NDVI趋势系数相对较低;4从年尺度来看,过多降水对研究区NDVI变化有抑制作用,温度是影响NDVI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综上所述,研究区地表植被生态系统处于逐年改善的状态,但2009-2012年有所下降;NDVI与降水和气温有密切的联系,降水在春季起促进作用,而温度在夏秋季起主导作用;此外,生态修复工程等人类活动对研究区NDVI上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怒江流域降水与气温变化及其对跨境径流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姚治君  段瑞  刘兆飞 《资源科学》2012,34(2):202-210
利用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对怒江流域降水、平均气温及径流等要素的单调变化趋势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并基于各要素时、空变化特点,分析了降水和气温的变化对径流变化可能存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怒江流域在1958年-2009年呈增温增湿的趋势。尽管流域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但在最近20年却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减少趋势;流域增温幅度越来越大,最近20年增幅达0.5℃/10a;②道街坝站径流量在1958年-2000年间检测到了显著的增加趋势,且增幅越来越大;③流域降水的时空变化特点加速了道街坝站径流量的增加趋势;④由于径流量补给来源及其比例的不同,各水文站径流量变化受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影响也有所差异,受冰雪融水径流补给的嘉玉桥和道街坝站,径流量的增加由降水增加和气温升高引起的冰雪融水径流量增加共同影响,而气温升高对径流量的影响与冰雪融水径流所占比例大小相关。  相似文献   
8.
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气候要素变化及径流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56-2010年雅鲁藏布江流域中游及周边17个气象站逐日降水、气温数据,以及拉孜和羊村水文站逐月天然径流资料,采用小波分析、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定量分析了径流与气候要素变化特征及其响应关系。研究表明:1研究区增温趋势明显,平均增温速率为0.31℃/10a,径流的变化趋势与降水高度一致,均表现出增加→减少→增加→减少的波动规律;2年径流量与降水量均存在6.0~6.5a和15.5~16.5a的变化周期,而气温变化周期性稍差;3降水是研究区年径流变化最主要的控制因素,年径流量与年降水量的相关系数达0.89;但气温和降水同时影响着径流年内分配过程,且径流响应具有一定滞后性;44-9月降水量的丰枯决定着径流量变化,径流系数小于1.0;其它月份则以非降水补给为主,径流系数远大于1.0,年径流系数呈下降趋势,非降水补给因素对径流的影响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9.
虚拟水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其主要进展   总被引:37,自引:8,他引:37  
虚拟水是在水资源商品化和资源配置全球化的背景下,Tony Allan于1993年提出的新概念。自问世以来,虚拟水以其形象的表达以及丰富的内涵,已成为水资源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系统介绍了虚拟水研究的基本概念及量化方法,并从资源流动、资源替代、比较优势3个方面对虚拟水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目前关于虚拟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探讨虚拟水与水资源安全的关系;研究国家或地区间虚拟水贸易及其导致的虚拟水流动;通过水足迹计算来揭示人类对水资源的实际需求和占用。作者认为,“虚拟水”概念也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水资源观,将成为相关水问题研究的重要的创新领域,并就水足迹概念对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启示和我国开展虚拟水相关研究的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荒漠化是全球性的一个环境问题。植被与土壤是土地荒漠化研究的主体,综合分析植被与土壤特征及其空间分布,对于研究干旱区、半干旱区荒漠化发生、发展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2013年8月蒙古高原乌兰巴托-丰镇草地样带植被与土壤调查数据,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蒙古高原乌兰巴托-丰镇草地样带上,植被覆盖度、植物种类数量、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钾、土壤砂粒百分比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规律,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形态;土壤相对干旱、土壤盐渍化程度轻,蒙古国境内土壤以中性为主,中国内蒙古境内土壤以碱性为主;蒙古国境内的草地样方出现灌丛的现象比中国内蒙古境内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蒙古国草地退化相对严重;蒙古国境内土壤全氮极贫乏、中国内蒙古境内土壤全氮相对丰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内蒙古境内相对发达的农业开发和人类活动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区域植被恢复和荒漠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资料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