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特维也夫的运动训练学术思想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姚颂平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4,18(3):47-52,67
回顾了马特维也夫在创立运动训练理论和方法体系方面所作的贡献,评述了其学术思想的特点,尤其对马特维也夫创立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中的核心问题之一——竞技状态,作了详细剖析,并对现代竞技运动中按照竞技状态发展的规定性安排运动训练过程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举办国际体育大赛对大城市的经济、文化综合效应之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比分析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以往举办过的一些国际体育大赛及将在北京举行的2008年奥运会对举办城市产生的影响。发现:国际体育大赛的成功举办会对举办城市产生诸多积极的经济、文化综合效应,如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高速增长,增强城市文化对地区和国际文化的影响力等方面。同时指出,有条件的大城市应积极申办国际体育大赛,借助赛事的积极影响加快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继承与弘扬马特维也夫教授的运动训练学术思想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介绍了马特维也夫教授所创立的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的核心思想;阐述了马特维也夫教授的主要学术贡献:以唯物辩证法作为方法论基础,揭示形成竞技状态的客观规律性;并对马特维也夫教授学术思想的“非议”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4.
等速测试在肌肉力量评定上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1 前言1967年以来,自美国开始,以后在原东德、原西德、捷克、英国、瑞典、日本和原苏联等国相继采用了一种不同于等长、等张测试的力量平定新方法,即等速测试法。等速测试与等长、等张测试相比,其显著特点是运动速度相对稳定,不会产生爆发式等运动现象,且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阻力与作用的肌力成正比,即肌肉在运动全过程中的任何一点都能产生最大的力量。有关等速力量数值的测试工作一般需在一种特殊装置——等速测力系统上来进行,当今国际上 相似文献
5.
中国体育:体育强国的辨析与建设——中国科协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观点摘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编者按:北京奥运会结束后,胡锦涛总书记指示:要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2009年5月27日至28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术部主办、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承办的第28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在北京举行,主题为"中国体育:体育强国的辨析与建设".来自国内各界的20住著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展开热烈讨论.本刊现将部分观点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关于上海举办国际体育大赛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姚颂平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5):1-5,13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并紧密结合近10多年上海成功中办和举办国际体育大赛的亲身经历,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同时,就上海未来举办国际体育大赛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的定位、选择原则、基本运作方式,以及举办奥运会、举办世界杯男子足球赛、拥有国际体育大赛的长期举办权等问题,阐发了战略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虚拟现实技术在体育运动技术仿真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虚拟现实技术借助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集成技术可以实现对真实世界进行动态模拟,产生的动态环境能对用户的姿态、语言命令等做出实时响应,使得用户和模拟环境之间建立起一种实时交互关系。近年来,它已广泛地应用于竞技体育领域,如跳水、体操、蹦床、举重、篮球、滑雪、高尔夫球等项目,尤其在跳水、蹦床项目上取得了较大成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现有成果的交互性差,由于计算机专家与教练各自的先天缺陷而造就的“来料加工”攻关模式导致成果的实用性不强,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多限于表现难美性、分道竞速性项群,而对同场对抗性项群鲜见涉及等。 相似文献
8.
欧洲发达城市举办国际体育赛事的实践对上海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城市营销理论,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总结、归纳欧洲发达城市举办国际体育赛事的现状特征。认为,对照国际经验,以及建设一流体育中心城市目标,上海在举办重大赛事方面,如体育赛事规模与等级、市场运作等还存在差距。为了使定期举办国际体育大赛成为上海市经济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在2020年前,上海应举办一次,乃至若干次国际最高等级体育赛事。 相似文献
9.
国际体育大赛与国际化大城市发展之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国际体育大赛,特别是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F1赛车赛与国际化大城市发展的关系进行论述。认为:国际体育大赛对主办城市,甚至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市民生活质量、文化教育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发展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射箭运动训练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观察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我国射箭运动训练现状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射箭技术训练年训练总量增大,周训练时数延长,负荷强度明显提高;对射箭用力性质及技术用力特点的理解存在差异;心理训练虽得到了普遍重视,但训练的效果并不理想;射箭战术训练开始引起重视,但对其规律性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对训练的监控还较薄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