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教育   73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摭言》,《唐才子传》所载李洞事迹有所讹误,如李洞在昭宗时并无凡三上不第之事;裴贽也并非因科场上有意屈抑李洞而遭无子的无谴,李洞之不第,乃与其崇奉贾岛,考场上的唐突之举,及其诗风的奇峭苦涩为礼部所厌恶有关。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影响的诗人都有自身的修养和风度,王维亦不例外。儒雅风流为其前期,萧闲幽远为其后期。广博深厚的文化素养是形成王维儒雅风流的基础,诗人的气质风度融汇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萧闲幽远的风度,维妙维肖的表现在那些有我之境的诗中,且与诗人的仕途人生遭遇相关,又与其学养思想发展变化以及生活环境方式有关。但他前期的儒雅气质并没有消失,而是消融于萧闲幽远的风概之中。  相似文献   
3.
有学者认为<唐诗类选后序>撰于"咸通元、二年间"或"咸通三年前后",并据此和其他"根据"考订赵嘏卒于大中十二三年,否定杜牧卒于大中六年.经过分析考证,张祜卒于大中八年,杜牧则卒于大中六年底,且顾陶前后两序之撰写时间极为接近,均是大中十年先后所撰,因此赵嘏即约卒于大中八年.  相似文献   
4.
杜甫诗歌系年,一直是杜甫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杜诗《送裴二虬尉永嘉》的考述,以为该诗当编入广德元年内,而非天宝年间所作。  相似文献   
5.
韩偓不仅是唐末一位被清《四库全书》馆臣称为"内预秘谋,外争国是,屡触逆臣之锋,死生患难,百折不渝,晚节亦管宁之流亚,实为唐末完人"的忠臣,而且是唐末最后一名著名诗人。本文特为之编撰生平和诗文系年的简要年谱。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二至一九八四年,各刊物发表了大量的研究唐代文学的文章,取得了累累硕果。其中对中晚唐诗歌的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尤为可观。研究者们从各个角度对这一阶段诗歌的流派、诗歌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并且在诸如作家的生平、思想、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以及各种有所争论或新发现的问题上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不少新见解,解  相似文献   
7.
早就听说黑龙江出版社1992年出版了傅璇琮先生的《唐诗论学丛稿》(以下简称《丛稿》),但有机会拜读却是最近的事,而且是由台湾文史哲出版社于1995年出版的。尽管此书的大多数文章我早已陆续读过,但通读一遍,更形成了我对此书及作者的更为整体而明确的看法,故略作介绍并谈点感受。 《丛稿》汇集了作者十年中如《唐代诗人丛考》、《唐代科举与文学》等多部学术著作外的部分单篇论文与学术文章,而由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8.
创刊于1980年的《固原师专学报》已经历了22个春秋,出版了百期学刊,为学术界献出了一百份厚实的精神食粮,沾溉学苑,繁荣学术,培养人才,壮大自己,成为中华学术领域里西北的新秀,学苑之一强,诚为可喜可贺,可歌可颂。 宁夏固原,自古以来处于西北僻远之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征战之所,但经济落后,文化自然欠发达。虽然半个世纪以来面貌有所改变,但因基础薄,底子差,因而从总体上说在经  相似文献   
9.
唐代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隐逸之士,这些隐士们很多本身就是文士.他们的隐逸状况多有不同,有一心一意坚定不移的纯隐,也有半路出家的隐者,也不无先隐后仕或先仕后隐,乃至亦官亦隐者.他们的隐逸动机以及走上隐居的道路是多种多样,难于一概而论的.对于隐者的隐逸动机与归隐之路的探索与认识,有助于我们认识有唐一代的文士和隐者,并且对于探讨这一类人群所产生的社会原因,分析他们隐逸的思想与心理状态是必要而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0.
韩偓《隰州新驿》诗之作年以及内容意旨,因此诗较难解读,故学界所见不同。本文通考有关典籍文献,对诗歌各句进行具体笺释,认为此诗主要乃咏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之事,故诗歌非作于天復三年,而是韩偓龙纪元年及第后出佐河中幕时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