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4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全面推进。这次改革将在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课程管理体系和考试评价制度上有突破性的进展。学校是构成国家教育体系的基本组织,是国家教育改革的实践主体。以前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教育和教育改革本身,忽视承载教育和教育改革的学校,以至于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如果学校还是以前的学校,领导还是以前的领导,学校运行机制依旧如此,新课程改革在学校还是没有立足之地。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从事具体工作的学校校长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一、新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2.
人的存在是一种在物质基础上的精神存在.教师是专业发展的主体,教师教育应十分关注教师的精神存在.  相似文献   
3.
《蝇王》之象征体系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戈尔丁的《蝇王》用象征手法构思全文且营构了一整套象征体系。文章通过象征体系隐喻性地揭示了人的境况,表现了作者对人的关怀和对人类本质的怀疑与思索。作者从题材背景、人物形象及实物意象三个方面的象征意蕴入手,剖析了戈尔丁作品的象征体系。  相似文献   
4.
一、生活教育观的历史回顾 生活教育思潮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的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的历史产物,它首先是也主要是针对近代以来,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教育严重脱离社会生活,脱离人民大众,无法适应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一现实而提出来的.生活教育派对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观点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修正,批判地继承了杜威"教育即生活"中的合理因素,并对之加以根本改造和发展,使生活教育具有新的思想内容和性质.陶行知系统而完整提出了"生活教育"论,其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美无处不在,它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高尚健全的心灵中,永不停息的劳动中,锐意进取的创造中.中学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行一云流水,金声玉振"是英语中的美;秩序和谐又神秘是数学中的美;五光十色、万象归一是化学中的美;生机勃发、神秘奇妙是生物中的美……而在众多的学科中,语文学科独具魅力,散发着人文精神的灿烂光芒.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的语文作业训练布置之中,书面作业占据的比重相对来说比较大,实践作业、课外作业相对较少。因此,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性的色彩就相对淡化了,这就使得当前语文作业布置存在很多的问题。在此,笔者根据长期的教学经验,结合课内外的观察,对语文作业体现的构建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的话题已经被谈论一段时间了,课堂教学足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如何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就成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以下试谈一下笔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所运用的一些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教育政策,也是未来十年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以天津市为例,从教育学理论关于教育活动的界定出发,以教育活动中人的因素为主体,选取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这三个维度来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既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的“技能型”教书匠,也不是单纯意义上熟练掌握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学名师”,而是具有深厚文化积淀、能够自觉践行文化育人、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丰富学生及自身精神世界、具有自觉文化追求的“文化型”教师。教师的成长必须融于学校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中,这样教师的教育生涯才是充实的,才能充分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优秀教师的学校文化养成模式都是不同的,但成为一个具有学校文化素养的教师都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信息时代学校德育工作应充分开发网络资源,将德育网络与现实的学校德育紧密结合起来:在运用网络资源的同时,还应注意引导学生抵制网上不良信息的侵害。这就给学校德育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