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58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城建档案分类体系主要按职能来源分类,它也是一种站在客体的立场上,以客体为标准进行的划分。然而实际上它又必然受制于社会主体职能机构的设置和相互之间的职能分工。这决定了由此形成的文件群体既与传统主体全宗不同,也与典型的客体全宗不同;既保证了以立档单位为基点的同一项目文件的成套性,也使得与该项目有关的全部文件分散在不同的职能来源类目之中。为此,在数字化、网络化和推行档案登记备份制度的同时,有必要创设构建典型客体全宗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文件的历史功用与现实管理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件学(论)这一研究领域中,“文件”一词显然是一种广义上的事物概念,它不仅仅指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现实使用着的记录材料,而是指一切社会活动中形成和使用着的信息记录材料。基于这种性质概念的理解,对文件管理的研究显然是对一种社会信息记录材料的历史和现实功用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3.
4.
5.
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 ,档案学在我国曾经被认作历史学的辅助学科 ;在国外也曾经被认为仅仅是一种Technology(技术 ) ,而不是Science(科学 )。这与档案学研究往往采用白描的手法 ,直观地描述档案工作实践过程是分不开的。也可以说 ,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导致档案学的发展比其他不少学科滞后 ,内容比较单薄 ,以致过去有些学生埋怨学习档案学犹如喝白开水。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 ,这种现象已经开始逐步得到了扭转 ,使档案学研究在近20年中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今天回首往事 ,我觉得有不少经验体会 ,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必须…  相似文献   
6.
制订电子文件管理国家战略需要对文件运动规律的正确认识。有人认为电子文件在形成之初即具有多重价值,可同时处于不同的价值实现时空,故应以连续体理论置换生命周期理论,使之成为文件运动理论的核心。然而所谓的多重价值仅仅是潜在的,事实上不可能同时实现多重价值。文件价值仍将按一般的规律变化,这是人性使然,与高科技无关。故而电子文件仍将分阶段管理;以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或实践基础不同否定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存储于电脑网络云端的数据信息,大数据是否为档案的问题值得关注.为此,有必要重新认识“档案”是如何由“文件”(record)转化而来的.“文件”是得到记录且具有本源性的信息,是专门用来处理、交流和储存信息的工具,只要它们在一定的地方得到了存放,就符合大哲学家德里达宣称的“档案”必然具备的两个条件,可以被认定为档案,这与其是否经过价值鉴定和具有“动态性与实时性”无关.  相似文献   
8.
关于文件与档案的本质区别,在我国,从上个世纪30年代到现在,研究的文章恐怕已有成百上千.我今天又来唠叨这个问题,是因为自从电子文件的"网络实时归档"和"介质实体归档"两种新事物出现以后,便有了一个问题:如何为之定性呢?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来,关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能否及如何结合我国实际的问题,在我国档案界引发了不少分歧意见。有人认为,该理论存在局限性,不宜评价过高;有的认为,它对中国不适用,不宜“中国化”;还有的认为,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的档案自然形成规律理论,故而没有必要再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指导,它最多只有借鉴意义;《档案学通讯》1999年第1期上发表的刘东斌的《试论档案运动周期与档案价值周期——兼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不适合我国档案工作实际》(以下简称刘文)更认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仅仅是文书学范畴的理论,并未揭示档案的运动规律,因而提出了“档案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