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各国文化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庄学研究是熊铁基先生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事的一个新的学术研究领域,其研究特色在于注重老庄学发展的时代背景,将老庄学与中国思想史结合起来展开综合性的研究。熊先生的老庄学研究具有“填补空白”的学术意义,无论足对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的开拓,还是对道家道教文化研究的深化,都是有贡献的。  相似文献   
2.
宋元时期是老学发展的一个高峰,不但解<老>著作众多,而且学术观点各异.本文通过对王安石、宋徽宗、江澂、程大昌、杜道坚老学著作的考察,认为以儒释<老>是该时期老学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并且,从王安石将老子的自然之道与儒家的经世之学结合起来到杜道坚把<老子>解释为一套"皇道帝德”之术,可以得出一条较鲜明的思想线索,即老学不断与儒学和现实政治靠拢、合流,从而反映了宋元时期孔老同归、儒道交融这种思想发展的历史总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体悟常道、金丹正途、应世之学等三个方面分析了近代著名道教学者黄裳所著《道德经讲义》的诠释思想。通过气的概念和玄关一窍理论,将老子之常道落实到修炼丹道,言丹道又不离治世之道,这就是黄裳诠释《老子》的内在理路。这一诠释理路,既体现了道教老学解《老》的一贯传统,同时也反映出近代道教学者在诠释《老子》过程中所作的新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回顾了大陆、港台以及国外汉学界过去在老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并认为未来中国老学的研究重点在于贯通性研究、思想史研究、专题研究以及老学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研究等方面。论文还指出了思想史与学术史、社会史、诠释学及多学科交叉等研究方法于老学研究的重要意义,而老学研究的旨归则在于,把中国老学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生成联系起来,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性,以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6.
老学在两宋时期发展到一个高峰,当时不但解《老》作众多,而且学术观点各异,成为与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相伴随的一股巨大的学术潜流。其具体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老学与神仙方术发生偏离;老子哲学思想解释出现新突破;儒、道、释思想在老学中得到了融摄与统一。  相似文献   
7.
二程人性论中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理论建构,并非原始儒学的自然延伸,而是受到了当时的道教学者陈景元、张伯端老学思想的影响。可以说,老学为二程理学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教义中有以报恩为重的思想,并有所谓"四恩三有"的说法,即"天地恩、君主恩、父母恩、师长恩"与"有情者、有识者、有缘者"。清代全真道龙门派的重要经典《碧苑坛经》亦有重要发挥。对此,本文拟作简要论述,以窥感恩文化在中国的历史传承及其民族特色。一、王常月与《碧苑坛经》王常月(?—1680),俗名平,法名常月,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以追求真善美为目标的伦理型文化,而善是其最重要的特质和核心价值。《大学》所言“止于至善”,说明善乃儒家最高的道德理想,求善的核心价值的形成与儒学的长期浸润密切相关。当然,我们讨论中国文化中善的思想,也决不能够忽略道家。  相似文献   
10.
论顾欢的老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欢解《老》,在本体论上明确了道"非有非无"的性质,同时以"气"为桥梁阐述了道物关系,又通过"神"的概念,使道回归到人本身。其政治哲学"以无为为宗",强调"化"的重要作用,指出天道以与善为常,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其养生论要点有二:其一强调修道者的修道实践是一个主动过程,个人应该自觉地"与道相得";其二,大力弘扬生命的价值。在东晋南北朝隋唐道教重玄学的发展过程中,顾欢具有继往开来之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