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4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首先是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感悟能力即通常所说的悟性,它是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领会与感受的程度和速度。由一种语言现象感悟出与此相关的内容,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化为自己的思想感情,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学生感悟能力的提高只有在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这便要求教师的教学不应以考试和升学为目的,不局限于教材所选的几篇文章,而应多补充必要的知识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阅读量,使学生学习课文时能够陶醉于作者创设的语言世界里,自觉地发现其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2.
开放存取资源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日益提高,且内容十分丰富。开放存取资源因其免费下载、自由获取的特点倍受关注。图书馆将开放存取资源纳入自己的数字化馆藏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文章探讨了将开放存取资源纳入自己的数字化馆藏中的问题,重点探讨了对开放存取资源的揭示与评价。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知识服务概念的变迁与知识服务的现状,提出整合读者知识资源作为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新途径,并分析了整合读者知识资源的具体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提出科技文献持久生命力指数(LV指数)的概念,并借鉴卷积平均思想,给出了LV指数的计算公式,从文献的被引次数与时间两个维度,刻画文献的被引用表现在时间轴上动态演化过程。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选取文献样本,采用MatLab软件进行LV指数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公式符合人们的认知,并且计算过程简捷。LV指数的计算,重点表现文献的引用情况在时间轴上的动态演化过程,便于将有关同一个主题或学科文献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影响力强大而持久的高学术价值文献。  相似文献   
5.
中外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的获取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娟  刘彩娥 《现代情报》2004,24(11):187-188
文章介绍了通过网络数据库及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方式获取国内外学位论文全文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探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彩娥  邵长城 《现代情报》2007,27(8):129-130
根据相关调查,分析了高校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其原因,进一步阐述了图书馆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图书馆在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应有的举措。  相似文献   
7.
2015年2月,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正式发布《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Higher Education)(以下简称《框架》).它是国际范围内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发布后立即引起国际信息素养教育界的强烈反响,国内业界人士也纷纷对它的内容进行分析解读.本文对《框架》的理论基础与具体内容进行反思,认为《框架》的理论基础——“阈概念”与“元素养”并不完全契合信息素养教育实践,而且《框架》以学术研究而非信息素养为出发点,强调学术信息,弱化了学术信息以外的信息内容.除此之外,《框架》还忽视了信息过载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献检索课教材改革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分析了文献检索课教材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结合文献检索课的特点,提出了教材改革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文阐述物联网概念的内涵及其演进,讨论物联网与Web3.0技术的联系与区别,提出未来的图书馆将处于物联网技术与Web3.0交互作用之下,并分析了图书馆由此引发的深层次变革。  相似文献   
10.
批判性信息素养是21世纪信息素养教育新理念。本文剖析了批判性信息素养概念的内涵,对国内外批判性信息素养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进行了概述,提出了当前基于学术话语体系开展批判性信息素养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框架,以期对国内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提供借鉴。框架内容以学术话语体系为语境,设计为认知、反思、参与三个模块,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建议采用的教学方法三部分内容,旨在引导高校学生深入认识现代科研环境和学术话语体系,培养学生批判性信息素养、创新思维与科学精神,并合理参与学术研究过程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