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在谈到俄国的伟大作家列甫·托尔斯泰的时候,曾这样写道:“如果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伟大的艺术家,那末他就一定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至少反映出革命的某些本质的方面。”列宁的这一著名论断已为中外文学史上无数事例所证实。凡是伟大的作家和艺术家,一般地说不仅在艺术方面是他所处时代的先进人物,就其一定历史时期所达到的思想高度来说,也是时代潮流的前驱者。他们从不回避在重大的社会问题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不断地观察、体验、研究、分析,善于透过迷蒙的表象勇敢地走进生活隐秘的深处,把人类对未来的美好理想用符合生活内在逻辑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但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不管多么伟大的作家和艺术家,都不可能彻底地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自觉地用阶级观点认识和反映现实;作家和艺术家的主观理想和社会的客观发展规律,常常是不相  相似文献   
2.
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 ,我们还需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吗?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 ,的确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多重性格的时代。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加以解读。比如你可以说 ,现在是一个大力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时代 ,是一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也可以说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是知识过剩的时代 ,当然也是一个文化垃圾充斥的时代。还可以说这是一个形式超过内容的时代。是过去、现在与未来拥挤在一起的时代 ,也可以说是过去、现在与未来互相脱节的时代。还可以说这是一个消解文字的时代、一个读图的时代等等。那么身处如此繁杂、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 ,…  相似文献   
3.
百年中国以来的文化传统是处在流失与重建的过程之中。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先生说:中国文化二十年代不想看,八十年代看不见。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反传统的思潮呈压倒之势,对传统当然不想看。可是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化传统大面积流失,即使想看也不容易看到了。  相似文献   
4.
对近年来气固流化床中介尺度流动结构的基础研究进行回顾,分别阐述了稀疏气固流和稠密气固流中介尺度流动结构的识别方法,重点阐述了典型介尺度流动结构气泡和聚团的形成机理、流动特性、特征尺寸和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5.
慈禧密旨赐死陈宝箴考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百年前的戊戌维新以及因慈禧大后发动政变而遭受的失败,是中国近代史乘的大事变。大悲剧。其事变过程之复杂翻覆、人物关系之扑朔迷离、文本资料之若实若虚,至今尚有未得其真相者。湖南是变法维新的发祥地,巡抚陈宝箴所领导而由其子陈三立襄助赞画的湖南新政,可以说是清季改革的模范域区。正因为如此,政变后湖南新政以及义宁父子所受之打击格外沉重。 1898年9月21日(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六)慈禧发动政变,幽禁光绪,通缉康梁,杀“六君子”于京城菜市口。10月6日(农历八月二十一),惩处陈宝箴、陈三立父子的上谕发出: …  相似文献   
6.
“文化讬命”与中国现代学术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國現代學術以何時為開端?歷史學界通常把1840年鴉片戰争至1919年五四運動,稱為中國歷史的近代時期,而以1919年五四運動至1949年為現代時期。但學術史和文化史的分期也以此為依據,不容易解释清末民初以來的許多文化現象。用政治事變來例同學術文化變遷,反映不出學術文化本身的嬗變規律。實際上,中國傳統學術向現代學術轉型,可以追溯到晚清的经今文學運動,現代學術的種子即埋藏其中。但今文學運動本身还不具有現代學術的特徵。1898年嚴復發表《論治學治事宜分二途》,1902年梁啓超發表《論學術之势力左右世界》和《新史學》,1904年王國維發表《紅樓夢評論》,現代學術思想和學術规範得到比較集中的體現。因此中國現代學術發端的時間,應為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之交;標誌是承認學術具有独立之價值,並在研究中開始吸收西方現代的觀念和方法;代表人物是嚴復、梁啓超、王國維等,而尤以王国維扮演着現代學術開山祖的角色。王國維1927年自沉於颐和園魚藻軒,社會上異說異是,察察為揣。惟史學家陳寅恪能够從文化興衰和一代學者的命运的角度,對王氏的死因给以正解。包括王、陳在内的中國現代学者中的大師巨子,聲聞顯晦或有所殊異,但与本民族的文化共同着命运,欲以學術為宗基“承續先哲將墜之业”,同為一代文化所託命之人則一。他們的學術流向包涵着省察傳统和回應西學兩個方面,既不忘記本民族的地位,又能够做到与世界文化對話交流,為中國現代學術奠立了難能可貴的傳统。但中國現代學術的發展仍然困難重重。就學者的主觀认知而言,有四重障蔽應予以破除。第一、學術是手段还是目的;第二、“有用之學”舆“無用之學”;第三、中學和西學之争;第四、新旧古今之辨。這四個問题所以產生,主要是中國傳统學術一向缺少學術独立的傳統,特别是“經世致用”之說束縛了人們的頭腦,使人們忽視學問本身的独立價值。王國維、梁啓超等現代學術的開聞人物,為破除這四重障蔽曾作出巨大努力,可是時至今日,也不能說此一問题已獲致完全解決。任公先生說:“就純粹的學者之见地論之,只當問成為學不成為學,不必問有用与無用,非如此則學問不能独立,不能發达。”又說:“為學問而學問,斷不以學問供學問以外之手段,故其性耿介,其志專一,雖苦不周於世用,然每一時代文化之進展,必賴有此等人。”信哉斯言。學術之求得独立,首先還要有独立的學者。四重障蔽不能破除,宜乎中國現代學者難於安身立命也。  相似文献   
7.
今天的国际与国内的现实环境、社会与经济与政治与文化的特殊景观,一句话,今天这样的时代,还需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吗?  相似文献   
8.
1995-2001年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研究述评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在文献调查的基础上,评述我国高校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的现状和特点.  相似文献   
9.
10.
信息素质教育与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梦溪 《图书馆杂志》2002,21(10):58-60,68
本文论述了在信息素质教育中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性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