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公共文化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是促进全社会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组织部分。以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馆员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馆际资源共享态度进行问卷调查,建议促进三馆数字资源的活跃性和关联性、资源共享平台的标准化和开放性,达到合作开发和保护地方文化遗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郑昂  雷雪  马峥 《编辑学报》2023,(4):466-472
第三方开放同行评议逐步成为开放科学环境下预印本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和学术期刊同行评议的有益补充。本文对第三方开放同行评议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将第三方开放同行评议服务的开展方式归纳为第三方平台的评议和出版服务、预印本平台采用的第三方服务以及学术期刊采用的第三方服务3种主要形式。在此基础上,从评议对象与评议内容呈现方式、评议质量控制机制、评议人激励机制、学术社区建设等方面对第三方开放同行评议模式的特点进行分析,阐述其优越性,并结合国内同行评议现状总结该模式对我国业界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曾建勋  郑昂 《编辑学报》2021,33(5):473-477
随着破除"唯论文""SCI至上"的逐步推进,科技期刊分级目录的探索和应用也在不断变化.对不同类型的科技期刊分级分区进行溯源分析,从优秀期刊和资助期刊评比、影响因子和核心期刊认定,到期刊分区与分级目录,科技期刊被划分成层次鲜明的期刊等级.科技期刊的分区分级在进行期刊评价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问题:科技期刊"三六九"等分,无法形成共同发展的良好行业生态;"内卷"严重,助长以刊评文的不良学术风气;科技论文和科研经费外流严重,造成版权割让.我们认为:改善科技期刊发展生态,需要发挥学会学术引领作用,以期刊质量为发展着力点;推进出版社科技期刊集约化发展,实现规模化经营;优化政府扶持办法,营造公平市场环境;建立期刊预警和论文撤稿机制,强化科研诚信监控;探索代表作评价制度,破除以刊评文错误导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对预印本平台和开放期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梳理预印本平台与开放期刊的发展历程,在技术革新和学术交流范式变革的背景下,预印本平台和开放期刊作为开放科学交流方式,正在相互融合,通过合作共赢,形成更加开放、包容、高效的科学交流生态。[方法/过程]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场景下预印本平台与开放期刊的协同发展进行研究,包括学科领域内的预印本与开放出版协同发展生态研究、出版社推动的预印本服务生态研究和预印本融入论文数据库生态研究。[结果/结论 ]通过对二者协同发展的特点进行分析可以得知,预印本平台与开放期刊协同发展参与主体具有多样性、合作具有互补性、发展具有稳定性等特征;对预印本平台与开放期刊协同发展生态机制提出推进策略:出台相关即时开放政策,推动预印本平台与开放期刊协同发展;融入学术社区与论文“数据库”系统,构建开放学术交流体系;建设国家开放获取基础设施,实现科学共同体学科化运营;遵循国际标准,完善预印本与开放期刊发布发表衔接流程。  相似文献   
5.
<正>在我国航空工业的飞速发展中,为适应现代化国防与空空作战的需要,飞机各个型号层出不穷,飞机机翼与大壁板组件都是小批量、多型号生产,其运输工装通常都是专车专用,为适应飞机机翼在部装与总装中各个环节复杂环境下的运输,需要详细分析运输工装的力学性能,保证高价值部件在复杂环境下的运输不受损伤。  相似文献   
6.
曾建勋  郑昂 《编辑学报》2021,33(4):359-364
开放获取运动给科技期刊的出版模式带来变革.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危机,国际上的科技期刊积极回应:新兴出版商大量新办开放获取期刊;传统出版商开设OA子刊,化"危"为"机";多数期刊打造混合出版模式,实现转型过渡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科技期刊受到严峻的挑战: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发展不成熟,加速科研论文与经费外流;没有遵循国际OA标准,无法实行OA经营;政策制度不成熟,配套设施不匹配.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开放获取环境下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对策:遵循国际OA出版规范,创立中国特色的期刊OA模式;发展国内英文版期刊,实行国内外APC同质同价;建立集中开放获取平台,推进期刊集约化发展;确认预印本首发权,无缝对接科技期刊的优先出版;强化OA出版质量监控,培育市场化出版生态.  相似文献   
7.
科学交流载体的演变、开放获取运动的推动及学术出版模式的创新,使预印本逐步成为备受关注的科学交流模式。在相关主体的联合推进下,学术界逐渐接受和认可预印本的学术交流价值。本文梳理了预印本学术交流模式演化历程,将预印本学术交流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小型学术团体驱动的探索实验期(1990年前)、学科与技术驱动的初创时期(1991—2012年)、多主体驱动的极速扩张时期(2013—2019年)和疫情影响下的加速发展时期(2020年至今)。从平台类型、出版融合、技术创新、学术社区团体、成果认可和运营经费等方面出发,总结归纳预印本学术交流模式的发展特征,并对我国预印本学术交流体系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1)加强预印本著作权认可,保障预印本首发权认定;(2)促进预印本和期刊协同发展,形成统一的开放学术出版流程;(3)构建预印本论文开放评议机制,化解“以刊评文”难题;(4)营造预印本学术交流氛围,培育中国预印本文化;(5)开放互联形成集群效应,提升预印本平台的国际影响力。图1。参考文献44。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国际预印本平台的运行模式,为我国预印本平台的发展提供借鉴。【方法】运用网络调研和案例研究法,对15个国际主要预印本平台进行调研分析,主要研究其组织架构、审核队伍建立方式、系统搭建、经费保障模式等方面。【结果】国际预印本平台通过建立咨询委员会和审核员审稿制度实现共同治理;通过构建流畅的工作流实现流程规范;借助专业基础设施搭建稿件系统,实现平台建设;通过与期刊论文发表结合实现正式与非正式学术交流的互联互通;通过开创多来源的资金获取渠道实现经费保障。【结论】我国预印本平台应关注以下5点:建立咨询委员会,打造预印本学术交流生态;推动期刊开启论文预发布模式,形成开放出版新业态;强化科研论文“中国首发”,确认预印本优先权;突出中国特色的学科优势,打造专业性国际平台;发挥公益性组织和学术团体优势,探索预印本平台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