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两份启事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语境中, "大我"与"小我"是一对相互关联、内涵又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的概念.从一般意义的层面来讲, "大我"通常指向宏大叙事,常常与国家、民族、社会等意义指向相联系;而"小我"则成为个体、自我、个人等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3.
王小波传承和坚守了知识分子的自由思想、独立人格和批判精神。他捍卫思想自由,追求学艺术的独立品格;作为思想启蒙,他对历史与现实的非理性、反科学、伪道德的话语保持着高度警惕。王小波的精神立场中包含着肯定与张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以及人的自然本性的人本主义思想,将这种思想信念与对性的独特描写紧密结合;通过性达到了对革的深层次理性反思。  相似文献   
4.
建国后“十七年”的红色文艺作品在发表后不久,大多有着修改后再版的经历。这些修改本现象本身包含着丰富的文学史信息,修改苯与初版本之间所存在的裂隙,成为沉淀特定历史时期文艺活动信息的场域与符码。以《青春之歌》的修改来看,其初版本与再版本在内容上有诸多不协调之处,再版本中的林道静已偏离了作家的写作初衰与原有的形象发展轨道,这一修改反映了作品写作年代的国家意识形态话语对作家个人话语的制约与修正。  相似文献   
5.
余华小说的先锋意义及其精神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华的小说具有明显的先锋试验性。他在小说的叙事模式上所进行的大胆变革,颠覆了传统小说对生活的认知方式,开拓出了一个新的审美艺术空间。同时,余华的小说有着独到的精神内涵,即审视人性之恶,展现人生苦难。  相似文献   
6.
海登·怀特(Hayden White)的后现代历史叙事学理论拆解了文学、历史与哲学之间的藩篱,从而将史学批评转向了对叙事活动本身的观察。在他看来,历史只能以叙事的方式存在,而叙事则是一种有目的的组织意义的过程。这便使得有关历史的研究具有一种文学叙事学研究的意味。这一理论创见,对于史学研究以及一切有关历史的文本化叙事活动的研究都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新历史小说中,有关革命历史的叙事走向与五六十年代的革命历史小说形成鲜明的对照,它们的出现,不仅进一步消解着革命历史小说原有的话语内涵和逻辑系统,同时也展示了历史叙事的多种可能性,从而更为具像地将历史还原为叙事。  相似文献   
8.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坛上的一位成就卓著的女作家,好的小说有着一种独到的绘画美,好善用画家的笔法来描摹故乡的风土人情,自然地貌以及社会人生图景,写景状物形象传神,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这也是体现萧红小说艺术个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两份启事     
电影院前宣传栏上的两份启事,吸引了大批观众。一张是用大红纸写的“寻物启事”: “本人遗失一包,内有现金若干,若有拾到者,本人将包里的现金全部赠上,另用一百元酬谢!”  相似文献   
10.
共和国初期所涌现出的大量红色文艺作品有其特定的意识形态功能.它们一方面建构起新政权、新国家的光辉历史,有效地塑造着民众的历史认知理念;另一方面也为新中国的民众提供了一整套的极具革命色彩的伦理观、价值观与道德观.红色文艺作品以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历史的"本质化"叙述,成为当代中国人对自身历史的一种集体记忆,它也以其特定的革命伦理观塑造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品质.这样,考察共和国初期的红色叙事,就不仅仅意味着是一次对文学创作现象的分析,同时也是对特定历史时期国家意识形态生产的一种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