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古城襄樊,年轻的襄樊晚报已成为许多市民不可或缺的精神晚餐,许多记者的名字及其作品也渐渐深入人心。张治平就是这样一位记者。 1976年张冶平应征入伍,在母亲的鼓励下,他尝试着写了封读者来信,投给当时的战斗报,不料竟发表了。从那以后,张治平时新闻着了迷。 1981年张治平退伍回到襄樊,分配在市棉纺厂工会,负责全厂的宣传报道。 1993年底襄樊晚报创刊,面向全市招聘记者,当时干摄影已小有名气的张治平以第二名成绩考入晚报,成了一名记者。 张治平习惯于将视角对准生活在社会基层的人群:里弄干部、下岗女工……进了晚报之后,他更深刻地感觉到,新闻,特别是晚报新闻应该以人为中心,应该关注社会人生、百姓疾苦。 1996年张治平在采访中了解到,市毛纺厂有位叫黄文萍的女工.下岗后,摆过地摊,卖过鞋,还在家人的一片反对声中,只身南下广州学习美容美发,后来在樊城定中街开了家美容院,生意做得挺火。 直觉告诉张治平,这是一座新闻的“金矿”。为挖掘素材,张治平多次上门采访,帮黄文萍出点子、想办法,还在报纸上作连续报道,迅速引起社会和舆论的广泛关注。黄文萍很快成为襄樊市区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并在1997年被评为“全国再就业明星”。她的事业也越做越大,现在,黄文萍的美容公司已接纳了三十多名下岗女工  相似文献   
2.
异地采访是多媒体时代的要求。大规模的人员、物资和信息流动,使越来越多的新闻事件具有了更广泛和更深刻的影响力,及时捕捉和反映在外地发生的具有本地意义的新闻事件.成为地方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新的责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