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800篇
科学研究   35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4篇
信息传播   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英贵 《都江学刊》2001,13(3):38-47
本从汉语修辞学的角度论述了语境和语体的内部分类,及其在汉语表达中的作用,分为上下两篇,此为上篇,就两类语境和四类口头语体作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复旦大学图书馆MetaLib/SFX学术资源门户系统于2005年9月22日正式开通。MetaLib是ExLibris公司开发的图书馆信息门户系统,SFX是ExLibfis公司开发的上下文链接服务器。MetaLib内嵌SFX,二者的结合为图书馆资源整合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MetaLib可以整合图书馆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并提供统一的检索平台。  相似文献   
3.
英语教学中我们常发现这种情况:学生对语篇中的句子结构、语法规则已经相当熟悉了,但在理解词语、句子乃至全篇课文时仍有困难,更谈不上能灵活运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了。如果在讲解语篇的过程中,教师注意结合上下文知识教学,以上情形就会大为改观。  相似文献   
4.
一、中考阅读理解猜测词义的方法《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初中生要达到的五级阅读目标要求中,第一条就提出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因此,我们应学习一些猜测词语的基本方法来猜测、推断和理解陌生词语的词义,这应当成为初中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5.
钮丽霞 《甘肃教育》2014,(13):98-98
正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主渠道,是学生获取新知,形成学习能力的主阵地。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只有把学生引导到自主学习的轨道上来,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学习潜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才能构建出一个真正高效的课堂。对此,笔者尝试引导学生从自主质疑入手,实实在在地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打造一个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精彩舞台,构建真正的、致力于学生发展的高效课堂。一、抓住课题质疑,找到理解  相似文献   
6.
7.
近年来,随着文言翻译分值的增加,文言翻译越来越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但要想提高文言翻译的得分率,首先的一条是字字落实,也即直译,而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大难点,因为在试卷上须定要遇到一些平日没有接触过的字词,这时据文释文不失是一条途径。所谓据文释文,就是利用一定的语言环境来翻译词义,什么是语言环境呢?就是指一个词所在的句子及上下文(领句、全篇),乃整部  相似文献   
8.
正美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是一个场,人的心理活动是在一种心理场或生活空间里发生的,在同一场内的各部分元素彼此影响;当某部分元素变动,所有其他的元素都会受到影响。一个人的行为(Behavior)取决于个人(Personality)和他的环境(Environment)的函数(B=f(P,E)),儿童的行为是其个性特点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任何生活空间或场都存在相反的力,在整体的水平上,改变个体的态度或行为比单独逐个改变个体更有  相似文献   
9.
卢蕾 《家教世界》2013,(7X):150-151
英汉翻译实践中有诸多原则,在《印度之行》的翻译过程中,有几个原则特别需要加以注意,一是对文化背景的理解,二是对奈达上下文一致优先原则的把握,最后是注意语篇衔接在翻译中的体现。本文从这三个方面,以自身译文中的一些例证,分别论述了这三个原则在翻译中的实际运用。同时在最后提出几处或许还有争议的翻译,以期被讨论,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古典文献中多有“鸡栖”“鸡栖树”“鸡树”等说法,但是这些说法因文献不同,上下文含义不同,意义也难免有差异,很多时候甚至大相径庭.如今,很多人甚至文史或者文献学学者,也虎古典文献中的“鸡栖”“鸡栖树”“鸡树”简单地理解为“鸡栖于树”.早先,有学者在《中华读书报》上发文,引用杜甫《恶树》和《三国志》“鸡栖树”典故,认为自古就有养鸡于树之法,最近,笔者又见学者在网络上普及“古人为何把鸡养在树上”的常识,亦用《三国志》中“鸡栖树”之典.岂不知,这是望文生义,如不加以澄清,可能会误导公众,笔者以为有必要为此一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