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向心所谓向心,就是说读书人要有方向之心。书籍浩如烟海,生命十分有限。读书有方向、有选择,才能充分享用上乘之作。读书是门艺术,读书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与其读10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10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值得读的书。作为教师,读书必须学会  相似文献   
2.
<正>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台湾作家龙应台说:以前相信的很多东西,后来一件一件变成不相信;以前相信的很多东西,有些其实到今天也还相信……我们总是在相信与不相信之间挣扎。上述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国伦理思潮问题>是系统研究中国20世纪伦理思潮的上乘之作。该书内容全面,富有新意,结构严谨,逻辑缜密,运用开放性的写作方式。具有独特的表现风格。  相似文献   
4.
语文以其丰富的人文内涵,给学生带来的情感影响和精神、生命发展的感召是十分深远的.从教学内容看.无论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都包含着生命的意蕴,闪烁着人性真、善、美之光;从文本形式看,无一不是文质兼美、情采并茂的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5.
当评委     
当评委,本质上和做学刊主编是一样的,都是去芜存菁、汰弱留强、设问存疑、推陈出新的过程。这些年,承蒙抬爱,我受邀出任各级各类奖项的评委。常态的,有江苏广播每月一次的节目听评,江苏电视半年一次的节目评估。年度的,有全国广电报刊优秀作品评选,江苏省新闻高级职称评定,江苏省广电优秀新闻论文评选,南京市广播电视政府奖评定。当评委的一个基本功课,是反复观看、收听、阅读参评作品。这时,多半已经发现问题了。有些作品明显越过了参评规则,比如体例不合、篇幅超  相似文献   
6.
吴新兵 《现代语文》2014,(11):125-126
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阅读的效果。科学的阅读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打开阅读大门,提高阅读效果。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掌握各类文章的阅读方法。这里,笔者仅就指导学生阅读小说方面谈一点意见。小说以其独特的思想性、典型性、艺术性吸引读者,陶冶人的情操,是一种深刻、生动、普及型的社会生活教科书。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以"智慧"为话题材料,在考生议论文数量占据70%以上的情况下,分数的高低就决不仅仅限于表达通畅、素材丰富、层次清晰了,更在于考生能否找到一个切入点,并向纵深处挖掘,以充分体现其思维水平。2015年高考作文细则明确指出:凡是能紧扣"智慧"特质展开理性分析和论证,由一般经验而灵动地上升或升华到美妙,结构严密,  相似文献   
8.
【病文入院】骑羊国庆节,我去舅舅家走亲戚~1。下午,表弟让我和他一块去放羊,我爽快地答应了。在田间的小路上,表弟把他的山羊"小花"赶到前面,自己往上一跳,就骑到了小花的背上。没想到小花居然没有反抗,还驮着表弟跑了起来~2。骑羊,这情景我还是头一次见到。我连忙追上表弟,急切地说:"小弟,快下来,让我骑一会儿!"表弟跳下来,很认真地说:"哥,它可是  相似文献   
9.
唐朝霞 《阅读》2014,(36):17-18
<正>写作过程,反映着儿童生命成长的过程,承载着儿童的独特个性和思想。写作也可以说是儿童心灵的吐纳,拥有儿童独特的生命气场和灵魂维度。可是我们常常忽视了写作的内在生命力量,往往把学生习作当成一样物品,而非一个生命。笔者认为,习作评价必须从理解儿童开始,充满儿童气息和人情味,这是儿童视角的习作评价的逻辑起点。只有形成适合儿童的习作评价体系和方式,才能促进儿童语文素养的提高。整齐划一的讲评无疑是隔靴搔痒,点评需关注学生的差异,契合孩子的心理,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每学年所写作文,一般不少于14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这里还不包括考试习作、日记、随笔、各类征文等。若要作一粗略统计,三年初中生活,每一位学生所写作文的总篇数,应该会有上百篇。当然,这些作文,并非每篇都是自己用心写作的,但至少有相当一部分文章,浸润了自己的汗水,倾注了老师的心血,进而成了自己的得意之作,成了大家赞赏的优秀作文。既然所写习作是如此之多,得意之作也经常出现,那么,面对占据"半壁江山"的中考作文,我们能否创造性地开发自己的优秀习作,使之"脱胎换骨",生发出另一篇上乘之作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下面就通过对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