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民俗传统的释义总是有着局内人与局外人的差异,也总是有着实践者与观察者的不同。作为研究民俗传统的学者的释义可以是对问题的提出,不一定是对问题的解决,更不一定是对实践者的影响或导引。因此,对变化中的传统,特别是在全球化进程中地方传统的传承现象,提出有  相似文献   
2.
中国集邮总公司PFN-14的纪念邮戳字为“给您拜年2006.1.22北5京”(图1),发行日期为2006年1月22日,即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旧俗祭灶日。送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另据《太平御览》卷一八六载:“黄帝作灶,死为灶神。”由此可见,此日怎么可以用于向人拜年?中国民俗纪念是颇有讲究的,决非可信手拈来。  相似文献   
3.
夏富仁  黄汉森 《收藏》2001,(8):68-69
狮是威武凶悍的猛兽,古称狻猊,能服百兽,具有比虎更大的威胁力。当然人们也希冀它能驱辟邪祟,故民间常作为镇宅之瑞兽——石狮。  相似文献   
4.
邮说中华龙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在中国民俗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五,与地支"辰"相对应为"辰龙"。龙是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虚拟动物,是一种在中国延续了七八千年而经久不衰的文化现象。从出土的古代文物可知,龙的起源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间艺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色彩体系,民间色彩艺术的表现手法在儿童插图中的运用,并使之在转化过程中与儿童插图自身的特点相融合,可以使我国儿童插图的创作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6.
民俗文化就是以民间文化和民俗风情为主体的民族民间的物质上、精神上和制度上的传统。我国民俗文化博大精深,它包含了我国各个民族民俗文化的不同内容,资源十分的丰富。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已经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民俗旅游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开展本国的民俗旅游活动。本文对中国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2016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我作为经教科文组织认证的非政府组织代表,随中国民俗学会代表团参加了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  相似文献   
8.
西方大力传播中国文化而产生深远影响的西方女作家中,首推美国作家赛珍珠。她以安徽宿州的农民生活为素材创作了小说《大地》,并且因为《大地》"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真实且取材丰富"和她的个人自传《我的中国世界》而获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文章旨在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角度,从作家的外部研究为切入点,具体分析赛珍珠所描写的中国与现实中的中国是什么关系。是真实的再现呢?还是带有不同程度的美化或丑化?文章从形象学外部研究的角度看待赛珍珠笔下的跨文化交流,旨在深入认识比较文学的方法论,更好地引导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9.
时间是什么?在现代科学看来,时间是它自己的等同物,它是绝对均匀、处处同一、毫无差别的、连续不断的一维的流。按照这一自然特性,所有的年、月、日在人们的心目中都应该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生活中并非如此,人们往往对于一些在历法中占有特殊位置的日子格外看重。通读张勃、荣新二学者的著作《中国民俗通志——节日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12月版),让我们对这些日子充满了感情。  相似文献   
10.
靖亚 《大学生》2012,(6):52
从去年12月中旬到现在,在《中国日报》实习快两个月了。我在China Daily的实习工作是英语新闻编译。一篇实习生编译的新闻稿从通过审核到见报有着严格的流程:选题筛选与确定→编译初稿→编辑老师校对→外国专家校对→审核见报(网站)实习生最开始的时候,都是先做编辑老师已经确定好的选题,直接编译稿件即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