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6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涂晓路 《声屏世界》2003,(11):55-56
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一个精神疲惫的人坐在一张小折叠椅上,面对一台巨大的机器,他的手上缠着绷带,几把用废的剪刀胡乱地扔在地上。要知道,这可不是什么小说中的情节,从前的每一个录音师都这么干过,要编辑这些模拟式的录音带,就得不停地用剪刀剪、粘磁带、剪、粘磁带、再剪。非常幸运的是,随着计算机音频工作站的迅猛发展,现在的音频编辑软件已经让这一古老的工作方式成为历史了,而音频制作人员也可以不再面对我所经历过的这种折磨了。使用软件进行音频编辑并不仅仅是让剪切和粘贴操作变得更加容易,它同时还给音频编辑带来了新的活力,它为我们…  相似文献   
2.
由两个乐段构成的乐曲形式称“单二部曲式”,也叫“二段体”,用A+B图式表示。在歌曲创作中广泛运用。单二部曲式的第一个乐段在音乐上具有鲜明的初步陈述性质,材料简单,结构方整,情绪稳定,具有进一步展开的要求和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绿色畅想》中的一首歌曲。歌曲由两个乐段构成,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  相似文献   
4.
和声是多声部音乐写作的一种基本手法,他离不开听觉。而和声听觉与和声思维又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本文以此为依据,以和声教学法为切入点阐述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运用和声听觉来拓展学生和声思维的必要性。文中提出这种教学法应结合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自身特点,不能盲目的追求,也不能盲目的排斥,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外本文还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述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和声听觉来拓展和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文章总结了我国西南地区汉族山歌的音乐特征,以几首西南山歌为例,从乐段结构的规整性、调式音阶的简朴性、旋律进行的独特性、演唱风格的多样性以及西南方言的韵律性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特别是在演唱风格及方言的韵律方面阐述了自己的一些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以乐段为单位的作曲方法。该方法能生成具有相对完整乐思的音乐片段,并引入了音乐的风格化特征,能按照用户的情感因素产生用户所需的音乐片断。  相似文献   
7.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是音乐专业教学的重点基础课程之一,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的内容、风格以及情感内涵。教学中应抓住每种曲式结构类型的重点进行由浅入深的引导和教学。  相似文献   
8.
巢湖秧歌曲式结构基本可分为两种类型:单一部曲式和单二部曲式。曲式结构特点是:“起承转合”的性质骨架在乐段、乐句甚至在乐节之间体现明显;乐句结构具有非方整性、非对称性和字密腔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白族民歌不但题材广泛、格律严谨,体裁也很丰富。由于各地区的自然环境、风俗习惯、生活、语言等多种因素的差异,又分出若干曲式、调式不同的类别,形成各自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10.
黎英海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在声乐、器乐创作与音乐理论研究领域里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春晓》是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创作整理的艺术歌曲。在这首歌曲中,他以独特新颖的艺术构思和形象的表现手法,使作品中的文学形象和音乐形象融为一体,成为音乐创作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文中主要通过这首作品的创作技法和特点分析,以充分展现作品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