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7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6332篇
科学研究   196篇
各国文化   42篇
体育   94篇
综合类   172篇
文化理论   59篇
信息传播   596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307篇
  2022年   263篇
  2021年   337篇
  2020年   327篇
  2019年   300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273篇
  2014年   718篇
  2013年   569篇
  2012年   444篇
  2011年   552篇
  2010年   516篇
  2009年   443篇
  2008年   493篇
  2007年   355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
女性作家群体的崛起是河南文坛的新现象。以邵丽、乔叶为代表的女性作家最初大胆书写女性情感经验,接受后现代主义观念,质疑由男性作家主导的本质化宏大叙事,为河南文学提供了新的面相,冲击了当代文学中以表现乡土苦难、批判乡村权力见长的"中原经验"。女性作家的创作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逐渐摆脱了单向度的女性意识表达,对社会历史的复杂性有了深入的体认,开始直面城镇化转型中的中原大地现实,创作出了社会关怀强烈、生活观照深入、情感指向博大的作品,较好地丰富了当代文学中的"中原经验"。  相似文献   
3.
以乡土和公路作为主要元素的轻喜剧《过昭关》在类型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借助"乡土"这个底色元素完成了中国公路电影类型的范式升级。《过昭关》关注当下城市化进程中乡土与人情的变迁,观照在大时代辗转中失语祖辈一代的心路历程,带有历史与伦理的二律背反式思考意味。影片试图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弥合老中少三代人价值观念的裂痕。  相似文献   
4.
5.
波眠是生长在甘肃陇南地区的一位诗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波眠的乡土以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感悟表现了与这块土地上父老乡亲同体共命的感情。“倾诉与呼唤”是波眠乡土诗的主旋律。在艺术上 ,波眠的诗表现为特色鲜明的乡村事象与独特生命体验的同构谐生 ;同时 ,波眠的诗是凝重的 ,但一些诗在凝重中却又给人以孩子般的天真与清纯  相似文献   
6.
李锐是一个很有苦难意识和悲剧情怀的作家,他有着深沉的苦难意识和独特的文学苦难观,在经历和记忆苦难的同时,李锐拥有了一种作家的思接千载的悲剧情怀。  相似文献   
7.
元曲作家普遍地具有隐逸情怀,或是表现为宁静淡泊,或是表现为放荡不羁,但总体上都表示出对功名的不屑,对自适生活的向往。这种隐逸情怀的大量存在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8.
范仲淹是北宋早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他青年时期就“慨然有志于天下” ,为官后积极有为 ,颇多善政 ;后来又致力于改革 ,领导了有名的“庆历新政”。虽然因刚直敢言 ,一生被贬官数次 ,却始终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他那胸怀天下的远大抱负 ,不计得失的开阔胸襟 ,忧国忧民的高洁情怀和一片赤子深情在作品中多有体现 ;尤其是“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 ,我们今天读来仍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9.
教师本该是最执着的一个读书群体,拳应有阅读的浓厚兴趣,解读经典的心境,建构话语的睿智。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我们的教师在应试教育的戕害下,在功利主义的诱导下,由于购书经费紧张,教学任务繁重,成长意识迷失,阅读氛围缺失,无奈地远离了阅读,滑向了阅读的边缘,阅读内容扁平化,精神之躯缺了“钙”……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