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8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全面开放二胎政策,这对于计划生育政策是一项非常重大的改革,对于我国今后的人口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单独二胎"和现在的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很多家庭面临着对第一胎子女心理教育的问题,也出现了很多家庭悲剧。针对社会上对生育二胎之后对长子女的心理问题如何解决进行深入探讨,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静雯 《大观周刊》2013,(11):24-24
本文从多个方面分别论述放宽二胎政策的必要性,并总结提出了在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基础上适度进行政策调整逐步放宽二胎政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吴萍 《传媒》2019,(16):34-37
近几年随着新一轮婴儿潮的到来及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0-14岁儿童人口也将迅速增加。陪伴他们成长的有父母、家人、老师和小伙伴,还有电视。他们从电视认识到更广阔的世界,特别是每年的寒暑假,随着4-14岁少儿观众群开机率的激增,少儿节目成为各大电视台、频道拼抢收视、提升影响力的必争节目类型。但城市电视台目前大多以播出动画片为主的少儿节目已难以满足受众的收视热情。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优化国家人口结构,提升国际竞争力,国家颁布了允许"二胎"生育的一系列政策。生育二孩虽然有许多优势,但也会带来不少家庭教育问题。比如,家中的大宝是否接纳弟弟或妹妹的到来、孩子们未来如何相处、父母如何处理孩子之间的纷争等等。因此很有必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解决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惑,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5.
以“全面二胎”的特殊政策为背景,基于调查与研究,笔者发现“老大”容易出现嫉妒、逆反和自卑三类心理问题。针对这些心理问题,本文提出了“关注心理征兆,做好思想引导”、“合理配置关爱,改进教养方式”、“加强关注预防,提升相关工作”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季国华 《孩子天地》2016,(9):282-283
随着"放开二胎"政策的落实,家庭收入与生育率间的关联性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保障我国始终处在良好的生育计划实施状态,要求当代政府部门应对此现象展开深入的调查行为,最终由此全面综合"放开二胎"政策落实条件,营造良好的社会发展氛围。本文从调查研究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加大二胎生育措施实施的条件,旨在其能推动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降低"放开二胎"对家庭的冲击影响。  相似文献   
7.
2015年,国家颁布了允许"二胎"生育的一系列政策。生育二孩虽然有许多有利条件,但也会带来不少值得我们探讨的家庭教育问题。因此很有必要结合现实原因,分析二胎家庭中对于子女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深入探讨引起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自尊量表对21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二者之间的现状及其关系,并基于调查结果提出问题解决的参考建议。结果发现:(1)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严厉惩罚及偏爱被试因子在学生性别、独生与否上差异显著。(2)大学生自尊与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与严厉惩罚呈显著负相关。(3)回归分析发现,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正向预测大学生自尊水平、严厉惩罚对大学生自尊水平有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全面二胎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的家庭投入到备战二胎的状态,同时再次分娩等一系列因素导致的肥胖也是不可避免的。明确产后肥胖的内涵,阐述可能导致产后体重持续不减的原因并提出产后肥胖的治疗护理措施,减少产后肥胖的人群。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4,(7):66-70
公共决策过去是政治精英的事,公共协商渠道不是很畅通。独生子女作为计划生育的国策实施已有30多年了,传统媒体对这一国策的宣传向来是四平八稳,不容协商。本文从表达自由、公开透明、平等互动、公共理性张扬等几个层面阐释了网络搭建"人口政策"公共协商的新平台,并在发布权威信息,为公共决策消除盲点,搭建网络协商平台,凝聚决策共识,完善网络协商机制等论述网络协商是公共决策科学民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