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孙中山先生是近代国人公认的民族伟人,他的伟大不仅在于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更重要的是他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建国方略、建国大纲等。他用毕生的精力探索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路径和方式。孙中山思考国家建设方面的成果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建国方略》中,其中依据《实业计划》绘制的  相似文献   
2.
翟福生 《寻根》2007,(4):47-49
孙中山先生在《五权宪法》一文中曾指出:"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也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开拓者。他的五权宪法思想寄托了其追求民主共和、构建法治中国的革命理念和政治抱负。回顾孙中山先生五权宪法思想的精义,对当今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的和平思想包含在他的政治思想中。解读孙中山的和平思想有利于全面认识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和革命经历。孙中山和平思想的产生,其一源于他青少年时期接受的基督教博爱思想的教育;其二源于中国传统道德仁爱思想的浸润。孙中山开始从事政治活动时,首先把和平改良作为斗争的手段,尽管国内严峻的政治形势迫使他不得不转而主要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进行革命,但是当条件适宜和有益于民族大义的情况下,他还会采用和平的方式。例如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平和辞职,通过选举程序让总统位于袁世凯。孙中山的和平思想不仅体现在和平手段上,也体现在和平建国的政治目标上。在孙中山看来,只有实践三民主义才能实现和平国家,和平国家的政体设计为五权宪法。因此,三民主义成为和平思想的根基,五权宪法成为实现和平国家的制度建构。谨以此文纪念孙中山逝世90周年。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民主革命中,孙中山先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的五权宪法思想在理论界一直是被关注的重点。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是在分析了三权分立的弊端之后结合中国古代两权产生的。在五权宪法理论体系中,民权主义、权能分治、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都是其必不可少的部分。五权宪法思想闪耀着民主主义色彩,在中国宪政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发展,深入研究这些理论,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朱新华  董妍 《兰台世界》2017,(20):112-115
王宠惠是近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法学家,在宪法、民法、刑法等诸多领域中都有建树,王宠惠先生曾经对孙中山的五权宪法进行过详细解读,指出五权宪法的基础与目的都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与五权宪法相互为用,三民主义之实现,有赖于五权宪法之确立。五权宪法是原始宪法,其中五权之间的关系可以借鉴三权制度中的部分关系,但是五权的设立也解决了三权制度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思想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间势力提出了一系列的民主宪政思想。本文拟将中间势力民主完政思想与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作一比较研究,以明确二者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从而深入理解这两种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资产阶级民主宪政思想。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融合中西政治体制之优势形成五权宪法思想,为我们探索实现中国政治的民主化确立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指导。作为这一思想理论核心的权能分立说一方面全面系统论述了人民的权利、激起了人民参政欲望,另一方面政府五权分立保证了政府工作的高效能,同时作为对传统中国社会权能合一旧况的挑战,它也是近代中国在制度设置上的新尝试,对于探索高效政府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为保证这一思想实现而形成的革命程序论既遵循了人类思维习惯发展的规律,又体现了政治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有利于在革命实践中明确奋斗目标,并不断把革命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宪法思想,以"五权分立"为主要内容,涵盖民族、民权、民生诸方面;以中华民国成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为界标,分为形成和确立、丰富和完善、飞跃和展开三个发展阶段。孙中山宪法思想的积极成果主要包括:确认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坚持权力必须有制约和监督的基本原则;提出解决好民生的重要举措;重视政党的作用,对"以党治国"作出合理解释。孙中山宪法思想的局限性,归根到底来源于他的英雄史观、唯心史观或者二元论。孙中山宪法思想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推动了民国时期宪法建设取得一定进展,并且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宪法事业具有内在联系,因而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0.
五权宪法”思想乃是孙中山思想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包括五权宪法本身,还包括实现五权宪法的途径──权能分治、实施五权宪法的保障──四大民权。在五权宪法、权能分治、四大民权三者之中,四大民权是核心,是联系五权宪法与权能分治的纽带。由于五权宪法主观空想的色彩,使之难以实行;但仍不失为孙中山拯救祖国、振兴中华、实现三民主义纲领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