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0篇
教育   71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23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方午梅 《东南传播》2016,(11):71-74
本文以一场上海民族乐团现场演出的实况录音实践为例,从乐队、厅堂、设备、话筒摆位、后期制作等方面,结合笔者自己的经验与观点,对此次实况录音的不同方面和阶段情况做了简单介绍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2007年2月9日.上海大剧院上演的上海版《图兰朵》受到广泛好评.指挥吕嘉再次走人公众的视野。现任意大利维罗纳歌剧院音乐总监、西班牙特内利费交响乐团音乐总监、米兰威尔第交响乐团首席客座指挥的吕嘉,是意大利歌剧史上第一位担任剧院总监的东方人。  相似文献   
3.
由省教育厅主办、我校承办的“陕西省2007普通高等学校开展普及高雅艺术活动”5月25日下午在我校郭杜校区举行,西安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为在场的近5000名师生进行了精彩的演出。省文联副主席黄道峻,省音协副主席翟志荣和我校党政领导与广大师生共同观赏了演出。这次以“走进大师、聆听经典、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为主题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旨在以先进文化为向导,以交响音乐作品为载体,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修养。  相似文献   
4.
1994年.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回到出生地沈阳。他决定指挥辽宁交响乐团上演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第一天,在排练完第四乐章快板后,小泽的脸骤然沉了下来,紧皱眉头,低沉地自语道:怎么会这样?这样的乐团怎么去演出?忽然,他拿指挥棒重重地敲了一下乐谱架说:“从明天起,我们进行个人演奏过关训练。”  相似文献   
5.
东缨 《成才之路》2012,(30):I0003-I0004
第五章筑巴比伦塔22.特大交响乐团(下)(3)洪宗礼做的中外母语研究的特大课题,来自中国教坛多年的现实呼唤,来自改革开放中的中国教育无法推诿的历史重责。打开家门国门,中外门门相通:亮出己宝人宝,东西宝宝互见。这是有的名师、教授压根不曾想的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上海文化年鉴》2012,(1):196-198
2011年,上海交响乐团共计演出141场,其中音乐季30场,室内乐55场,校园演出11场,社区演出4场,商业演出和其他演出23场,政府指令性演出3场,夏季音乐节15场。  相似文献   
7.
《文化学刊》2014,(6):I0005-I0008
杜明 男,1958年3月生于上海,本科。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省音协理事。现为大连城市国际交响乐团艺术总监、常任指挥,大连市政协委员,大连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兼任大连大学客座教授、大连学生交响乐团艺术总监。近年来,特别是创建大连第一支非职业化交响乐团——大连城市国际交响乐团以来,受命参与改革开放三十年、建国六十年、建党九十年晚会,担任指挥和音乐总监;乐团连续演出百余场,其中包括与著名钢琴家郎朗、李青、吴晓峰,以及美国著名小提琴家里比罗、旅德著名小提琴家宁峰合作演出钢琴协奏曲《黄河》、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等。  相似文献   
8.
李善远 《文化学刊》2014,(6):105-108
大连城市国际交响乐团是这座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而杜明就是这张名片的创作者。杜明坚信:交响乐是一个城市音乐水平的标志,为了将高雅音乐带给大连市民,于2009年牵头注册了大连城市国际交响乐团。为了心中的梦想他一直坚守着高雅音乐这块阵地,引领市民学会欣赏高雅音乐,并义务教育多所学校的孩子学习演奏、理解音乐。  相似文献   
9.
中国虎年春节前夕。“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辐射的欧洲大陆,历经主宾国——中国整整4个月的文化“集束轰炸”,迎来艺术节闭幕前夕的压轴大戏:中央民族交响乐团的演出。  相似文献   
10.
张蕾磊 《大学生》2014,(9):10-13
正林海音,本科时是复旦大学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2013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成为一名全职的人像摄影师并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作品出现在《人物》、《ELLE》、《睿士》等期刊上。这不是一条设计好的人生道路,林海音跨界做过不少事情,她的秘诀是:努力跨向更大的平台,机遇就在身边。"到现在,我拍过最大牌的是——张曼玉。"林海音轻轻地一笑,"挺好玩的。"当时,林海音受国内某杂志所托,为专访人物张曼玉做拍摄。原本以为安排有专访,拍摄的时间会很充裕。没想到,张曼玉是应瑞士某手表厂商所邀来参加剪彩活动的,厂商请了当地的美国摄影团队。当张曼玉在一间小办公室里接受采访时,林海音一个人在一边忙着架灯光,她琢磨着在这个四壁雪白的房间里怎么能拍出好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