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教育   60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编歌剧《昭君》不仅继承了自曹禺以来的昭君戏的加强民族团结的主题,而且在对这一历史精神的认识上,注入了消灭战争、维护和平的现代人文观念。作品解构与颠覆了以往的昭君戏中的男权意识,把一个深明大义、自尊自爱的有着和平理想和独立人格的王昭君还给了观众。  相似文献   
2.
于洁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3):101-104
借助德里达(Derrida)的“解构理论”对《威尼斯商人》中“契约”所蕴藏的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进行了探讨。结合“新历史主义”的批评策略,对《威尼斯商人》中“肉偿契约”的理据性、观念性、道德的歧义性和法制的虚伪性进行“解构性”解读,揭示莎翁时代所处的历史转换时期的人文道德特点,重新解读被规定的历史文化语境而形成所谓的“人文主义”主题。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观和人文观的统一。它既肯定科学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又注重人类创造历史的伟大活动,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和人文观统一的进一步体现,要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4.
陈玮 《新闻战线》2015,(7):230-231
电视体育节目融合了体育文化和电视文化,在给观众带来愉悦的视觉享受的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健康向上的体育精神和体育美蕴含的独特魅力,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电视体育节目在开展大学生体育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通过电视体育节目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人文观,增强自身体育素养,并且可以为体育教学资源开发和教学手段创新带来新思路、新想法。  相似文献   
5.
关于教育人文观的思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优秀综合素质的人才。张岂之教授以此为出发点,进而强调中国教育工作者在研究21世纪高等教育的时候,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固然应当研究并借鉴外国的经验,但是在总的方针和指导思想上需要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大学应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体。本文是张岂之教授今年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为在职进修博士学位课程的大学校长班学员所作演讲的演讲稿。  相似文献   
6.
饕餮纹初探     
饕餮纹是中国古代装饰历史上最具神秘气息的装饰纹样之一,从它形成的那一天起,就被人为的赋予了无上的狰狞气息。作为一种神秘的通天神物,神话传说中它被描述为一种狰狞诡异的形象,由它而产生的纹样,也应当是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审美要求的。而青铜器上出现的饕餮纹样,却用它那神秘而又狰狞的面目,感染了一代代的中国人。通过对饕餮的探究,可以还原和解析先民的审美发展过程,从而去解读隐藏在饕餮那狰狞和玄秘之中的中华民族在那个消逝的时代里所产生的独特而又朴素的人文倾向和它所包含的奇异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7.
徐和峰 《小学生》2013,(12):75-75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没有真实生活的愉悦体验,缺乏整体性、现实性和理想性,所体现的是单一的模式,脱离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束缚着体育教师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兴趣,无形中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影响着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由此来看,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必须创新,从学生需求出发,由生活走向课堂,将生活中无数神奇美妙的东西融合于课堂教学,让学生学得更有味,教师教得更带劲。《体育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运动的眼光从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人文的本质、体育人文观的内涵的阐述,分析了体育人文观的基本内容与体育人文观的作用。最后提出体育人文观的构建路径在于实现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实现“生物体育观”向“人文体育观”的转变;实现“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科学精神”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9.
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相比,司马迁人文观的基本特征在于"究天人之际",将自然变化和社会变化统一在他的人文意识中,突出了人的历史主体性;在吸收孔子道德学说基础上,司马迁将道德价值同社会历史进程联系起来,表现了司马迁深刻而发达的人文精神;而且司马迁努力把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纳入到人文研究的内容中,从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的人文模式。因此,司马迁的人文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督导工作中应努力增强人文观念,将"尊重、服务"意识融入教学督导的各个环节,以教师素质发展为取向,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与帮助,构建理想的课堂督导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