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1950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中国人民将以一切力量完成人民解放战争,肃清中国境内的一切残余敌人,解放台湾、西藏、海南岛,完成统一全中国的大业."为了配合解放台湾的战略部署,活动在台湾各地的中共地下党积极开展了各项秘密工作,特别是秘密武装工作.  相似文献   
2.
杨亚雷 《中国广播》2006,(8):I0002-I0002
1946年9月1日,邯郸新华广播电台在河北邯郸涉县开始了第一次播音,在节目中播送了中共中央声明,晋冀鲁豫中央局的号召,民主建国军高树勋总司令在起义前发出的反内战通电等内容,邯郸新华广播电台作为晋冀鲁豫解放区的电台,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通过红色电波,发挥了瓦解敌军,鼓舞我区军民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1946年6月底,蒋介石国民党政权凭借自己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优势,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妄图在短时间内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力量,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面对优势敌人的进攻,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运用人民战争形式,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就摧毁了南京国民党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夺取了全国的胜利,创造了成功运用大战略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1949年7月,全国即将解放,但蒋介石残余仍在滇西负隅顽抗,对滇西、滇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为巩固革命根据地,消除敌人对滇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威胁,宣传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扩大反美反蒋爱国统一战线,动员各族人民参加和支援人民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滇西地方工作委员会和人民自卫军指挥部于八一建军节发布了《告滇西少数民族同胞书》。《告滇西少数民族同胞书》现藏于丽江市玉龙县档案馆,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公布这份珍贵的革命历史档案,旨在回顾历史,重温党的发展历程,从中也可以看出我党坚持民族平等,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5.
1945年,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抗日战争作为历史过去了。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斗争。中国共产党要把中国引向光明的前途——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美帝主义和国民党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个黑暗的前途。于是,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成立了新中国。  相似文献   
6.
读了程昌远老师的文章,觉得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文章指出教材的几点不足,有些看法我以为是对的,可作为今后修订教材或其他单位编写同类教材的参考。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能认真分析教材,确实找出了教材的某些疏漏,很不容易,也很令人钦佩。  相似文献   
7.
徐炎(84岁。宁波解放时任《四明简讯》编辑):1947年8月,我22岁,通过地下党的引介.我从上海进入了浙东四明山革命根据地。两个月后。被分配到“文化公司”(即四明简讯社)。当时,社里还没有出版报纸,只有由中共四明工委主办的《新华电讯》小册子。《新华电讯》主要是抄收新华社的明码电讯,选编成油印小册子。发给当时的县区干部作为学习资料.并通过它向群众宣传人民解放战争的形势和进展情况。我主要做些抄写和油印工作。  相似文献   
8.
南下干部是一个特殊的历史名词,诞生于人民解放战争的烽火之中,代表着一个杰出的英雄群体,代表着一种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代表着一种顽强斗争的革命意志。  相似文献   
9.
刘静 《档案天地》2012,(4):34-38
从1948年9月起,中国人民解放军集中主力,相继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土崩瓦解,长春、沈阳、天津、北平……一座座大中城市被解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以快得出乎意料的速度来临了。一个新的难题摆在面前:对接管大工业城市,在许多干部中,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 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政治协商会议、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及重点进攻、刘邓大军挺进中原、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北平和谈、渡江战役. 2.理解 (1)毛泽东为什么选择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谈? (2)理解人民解放军选择战略反攻的原因. (3)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 3.运用 (1)思考抗战后中国面临的绝好民族复兴机会,为何中国不能抓住这一机会? (2)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