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清仕女画中的仕女形象具有柔弱美特征。其形成的原因是: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儒家思想和封建士大夫审美观的驱使、时代审美趣味的变化所致。明清仕女画具有阴柔风格,仕女形象定型化。  相似文献   
2.
《考试》2011,(Z4)
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绢本重彩,尺幅很大,37.2cm×2038.5cm,作为装饰性绘画来说属于巨制。仇英在绘画上以重彩仕女著称于世,这是其重彩仕女画的杰出代表。此图勾勒秀劲而设色  相似文献   
3.
人物画进入唐朝,在内外合力的推动下,出现了大的飞跃,成为封建艺术史上的一个高峰。新的“宫怨题材”仕女画也从张萱、周昉等画家笔下应运而生。这类创作不仅在造型、题材、色彩、表现形式等方面较前朝有所突破,更注重传神写照,直指人物内心,塑造出无数动人的仕女形象。  相似文献   
4.
仕女画,也叫"士女画"或"美女画",它是人物画的一种,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中国画的绘画风格包括造型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都受一定历史时期和历史环境的制约。仕女画风格的历史演变也不例外,概括起来,可分为汉、魏、晋、唐、五代、宋、元、明、清。在中国美术史上,许多名家为后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仕女图,如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卷》、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卷》、五代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卷》、北宋王居正的《纺车图卷》、明代仇英的《列女图卷》、清代费代旭的《仕女册》等。  相似文献   
5.
江苏苏州及附近地区史称吴门。自从春秋末期伍子胥建姑苏城以来,此处一直是江南富庶之地、文化名城。由此,三国魏晋以降,该地区就聚集了众多的文人、画家。至元时更成为文人画家荟萃之地,明代愈盛。据徐徵《吴门画史》记载,自晋到清代,吴门一带出现了  相似文献   
6.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社会有较高的开放性与自由度.生活在这种背景下的唐代女性的地位不同于以往中国古代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女性.她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绘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唐代女性题材人物画恰恰是反映了唐代时期女性的社会风貌.她们所受到的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压迫较少,有了较多的自由,也形成了唐代女性旷达、奔放、勇敢活泼的精神面貌,以及独特的行为风格、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7.
赏析了盛唐时期张董代表作仕女画<虢国夫人游春图>精湛娴熟的动态美,委婉深邃的静态美.张萱的仕女画一方面重视了线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强化了色彩在面画中的作用,同时还注重神韵的表现,以及其他巧妙的构图形式,使作品呈现出一种动静相宜的艺术美,体现了唐风人物的审美特征,拓宽了视野.  相似文献   
8.
心灵的村庄     
陈世东 《中文自修》2009,(12):15-15
中福古玩城举办书画名家现场笔会,大厅内名家咸集,一些海上书画家挂起八尺长轴、四条联屏,展示篆书、行草等各体书法,还有中国山水画、写意工笔花鸟画、人物仕女画等画作,艺术家或挥毫泼墨即兴创作,或应书画爱好者之邀指点书画笔墨意趣,场面煞是热闹。流连于艺术家的翰墨天地间,忽然,一种大气质朴,劲健洒脱又不失现代气息的书风向我扑来,  相似文献   
9.
余岢 《上海集邮》2013,(7):35-36
"捣练",一种洁白的称为"练"的丝绢,其成形的工艺流程之一。即由妇女用杵棒之下端,捣舂在臼缽中的练,使其织线匀称。然后缝织成大幅、熨平——现代人可能熟悉的是古代妇女,为远戍边地的亲人捣洗寒衣,边劳作、边唱曲的情景,其心之忧伤,思情之飞跃,最后竟产生了一种一时流行的歌调,其曲牌名为"捣练子",又名"杵声齐"。可能  相似文献   
10.
唐代是中国人物画走向成熟的时期,仕女画在初唐就受到重视,并已有高水平的作品出现.本文选择盛唐人物画家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通过对仕女画的产生和发展,唐代仕女画的总体特点,即人物造型、构图特点、用线、设色,唐代仕女画的艺术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从而实现对人物画现状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