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01篇
科学研究   24篇
各国文化   34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26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48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品与方案     
《信息系统工程》2002,(2):31-32
  相似文献   
2.
答刺罕(darqan)本是蒙古帝国时代一尊贵的世袭封号,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专以此封号授与对大汗本人或其子孙有救护之恩者。荣膺该封号的人可以享受特权,最主要的如九罪弗罚、俘获和猎获物独自占有、自由选择牧地、免纳赋税,等等。答剌罕一词源于突厥语,意思便是自由自在。孰料到忽必烈建立大元帝国之际,又翻生出以这一封号命名并体现该封号特性的军队来。答剌罕军是“应募而集”的志愿兵,诞生在旷日持久的攻宋战争(1234—1279)的高潮阶段,兵员紧缺是其产生的最主要成因。当时指挥对宋作战的元军统帅奏称:“我师南征,必分为三,  相似文献   
3.
夏冰 《记者摇篮》2005,(2):59-60
近些年来.许多电台都先后开办了不少贴近百姓的新闻板块栏目。这些节目在栏目的设置上、播讲的方式上,都做出了很大的尝试。讲述式播报方式便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相似文献   
4.
媒体困局待解,营收持续式微。新传播时代,地方媒体该如何“渡劫重生”?发展有阵痛,终究向光明。一份报纸去与留,不在于是否继续出版,而在于还有没有影响力,有没有公信力。要参透媒体转型的“变与不变”,无论是媒体思维、政府思维,还是百姓思维,都不应拿公信力来做买卖。只要公信力足够,媒体消亡的论调自然是一个伪命题。  相似文献   
5.
于欣 《青年记者》2008,(7):80-81
如果今天从事经济新闻的记者没有建立起新的价值观,缺少与之相配套的新的知识体系,就很难在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中享受“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快乐。  相似文献   
6.
连日来,被宜城市民誉为“政策超市”的现行文件中心,查阅群众络绎不绝。百姓只要持有效证件,均可光顾“超市”查找自己所需的有关现行文件。他们无不高兴地说:这是政府为民办了一件大好事。  相似文献   
7.
《新闻前哨》2008,(4):91-91
1月22日.由北京晚报主办的“2007最受百姓信赖的健康品牌”评选活动圆满落下帷幕。安利纽崔莱蝉联年度最受百姓信赖的健康品牌。 作为北京地区发行量最大的平面媒体,《北京晚报》举办的“2007年最受百姓信赖的健康品牌”评选活动,通过报纸、网络、短信、药房等平台组织市民投票,  相似文献   
8.
翻看档案史,总感觉贵族气扑鼻,很难寻见漫长的历史里档案与底层百姓有过怎样的联系。似乎布衣黔首生活在一个远离档案的世界里,而档案的世界里也只偶尔蜷曲着几条“杨乃武与小白菜”那样的百姓冤魂。  相似文献   
9.
贾华 《新闻记者》2006,(4):72-73
现代社会中,受众对媒体、对新闻的需求不断增加。他们对新闻报道不仅想知其然,还想知其所以然;不满足于平面的新闻报道,还想了解新闻背后的故事;还希望通过媒体了解到社会各界对新闻报道的分析和评价,自己也乐意参与媒体的交流和讨论;……这一切,就向媒体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媒体也需要积极创新,努力适应受众的变化和需求。近年来,各级各类报纸根据实际情况和报道的需要,围绕一些重大主题和新闻事件,策划和推出一些超常规、大容量的新闻特刊,既受到了读者的欢迎,也成为报业市场竞争中的一个新“亮点”。在目前中央、省、地三级办报格局中,…  相似文献   
10.
去年8月,浙江日报创办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周刊》。4月29日,该报以转型社会中党报如何发声,发什么声为主题,邀请了京沪杭的业内专家,召开了《社会周刊》点评会。来自中宣部有关部门、省委宣传部、人民日报《新闻战线》、新华社《中国记者》、科技日报、中华新闻报、中国图书商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以及浙江省记协的领导与专家参加了会议。专家们的发言,不仅谈及《社会周刊》,更多地涉及党在新历史时期的宣传工作和党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使命与职责、宗旨与定位、理念与视角、坚守与创新、挑战与对策等重大问题。他们的发言,对做好党报的新闻宣传有很强的启迪。本期刊登的发言摘要以发言先后为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